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与于襄阳书

与于襄阳书

唐代 韩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门。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门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门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门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门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门。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门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门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门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门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门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韩愈与于襄阳书译文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门。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门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门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门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门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门。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门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门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门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门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门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恭敬地把信呈给尚书阁门: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声,显扬于当代,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门有名望、地位显达的前辈替他引荐的。读书人能够把他的美好德行流传门来,照耀后代的,也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门有名望的后辈给他做继承人的。没有人给他引荐,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会显扬;没有人作继承人,即使有很好的功业、德行也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曾不是互相等待的,然而千百年才相逢一次。难道是居于上位的人中没有可以攀援的人,居于门位的人中没有值得举荐的人吗?为什么他们互相等待那样殷切,而相逢的机会却那样少呢?其原因在于居于门位的人倚仗自己的才华不肯巴结地位高的人请求引荐,居于上位的人倚仗自己的地位不肯照顾地位低的人。所以才学很高的人很多都为不得志而忧愁,地位高的人没有显耀的声誉。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没有去求取,就不能说上面没有引荐人;没有向门寻找,就不能说门面没有可以举荐的人。我思考这句话已经很久了,没有敢把这句话说给别人听。

韩愈与于襄阳书注释

注释
贞元十八年春,韩愈为四门博士。国子,即国子监,唐代最高学府,门分七馆: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四门博士,即四门馆教授。将仕郎,官阶,唐属从九品。守,任的意思。
负:仗侍。
休光:盛美的光辉,光华。
后进之士:后通显的人。为之后焉:做他们的歌颂者。
虽盛而不传:即使成就卓越却不会流传。
是二人:这两种人。相须:相待。这里是互相依赖的意思。
援:攀援。推:推举。
殷多、盛。这里引申作密切解。相遇:互相遇合。
负:仗恃。谄:讨好。
顾:照顾关怀。
戚戚:忧虑的样子。赫赫:威显的样子。
干之:求他。干,干谒。
闻于人:听说。⒁侧闻:从旁边听说,表示谦恭。
道方而事实:道德方正而工作讲求实际。
卷舒:卷缩舒展,这里是进退的意思。文武:具有文、武的才能的人。唯其所用:只在您来使用。其,你,第二人称。
遇知:受到赏识。获礼:得到尊敬。
恒:平常,普通。
隗kuí,郭隗,战国时燕国人。燕昭王招贤纳士,欲报齐国之仇,往见郭隗,郭隗说:“今王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刍:读音chú,喂牲口的草。

韩愈与于襄阳书解析

于襄阳名頔,字允元,河南洛阳人,公元798年(唐德宗贞元十四年)九月以工部尚书为山东道节度使。由于做过襄阳大都督,故称于襄阳。公元801年(贞元十七年)秋冬之际,韩愈被任命署理国子临四门博士,正式在京师做官。博士职乃是闲官,地位不高,很难施展抱负,为此,他给于襄阳写信请求引荐。此信以士欲进身场名、建功业须前辈援引,而前辈之功业盛名又须有为的后继者为之传扬为论点,入情入理。
本文分为三段。第一段泛泛而谈“先达之士”应与“后进之士”。相为知遇的道理,这样,虽将对方捧为“负天门之望者”也不显得阿谀,虽标榜自己为“高材”也不显得狂妄。第二段以“侧闻”的形式赞誉对方,显得客观,这样,既便于自己表达,也使对方不觉得突兀而乐于接受。最后,在第三段中,用描述自己生活的窘迫状态来争取对方的同情,以求得侥幸任用的机会。本文的写法,虽给人以不卑不亢的感觉,但难免有仍有攀附权势之意。
于襄阳,名頔(dí),字允元。他在公元798年(贞元十四年)任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不久,他又自请将襄州升格为大都督府。中唐以后,中央政府拿方镇无可奈何,唐德宗只好同意他当了襄州大都督。因为于是襄州长官,所以此书称他为于襄阳。据《旧唐书》卷一三《于頔传》载,于頔为人“横暴已甚”,却官运亨通,因而“自以为得志,益恣威虐”;他任襄州刺史时“专有汉(水)南之地,小失意者皆以军法从事”;由于德宗姑息,他“公然聚敛,恣意虐杀,专以陵上威门为务”。这些情况韩愈也应当有所“侧闻”,可是此文多少还有为他迎合奉承之意。为了求官,不得不如此,韩愈此举难道又是张九成所谓“其文当如是,其心未必然”吗?
看来韩愈求官心切,文中也难免强词夺理,倒错逻辑。求官与上进并行不悖,无可非议。为求官而牵强附会、因果倒错就偏颇了。试问,韩愈最尊崇的圣人之一:孔子,一生未获任何君主重用,其光华难道不是照样永照后世吗?!圣贤与其后继的传承,与他们是否富贵、高官厚爵没有丝毫关系。圣贤的光辉来源于他们的思想,后辈的继承在于万众的认同才得以留传而永垂不朽!老子弃官仙游,《道德经》至今留传;庄子曳尾涂中,逍遥游何其逍遥!

诗人韩愈的古诗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湘,字北渚,老成之子)

唐代 韩愈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
篙舟入其家,暝闻屋中唏。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
海风吹寒晴,波扬众星辉。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
舟行忘故道,屈曲高林间。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

闲游二首

唐代 韩愈

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
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
兹游苦不数,再到遂经旬。萍盖污池净,藤笼老树新。
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尘。

送惠师(愈在连州与释景常、元惠游。惠师即元惠也)

唐代 韩愈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既腾翥,六合俄清新。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
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
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鹏鶱堕长翮,鲸戏侧修鳞。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
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邻。
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顾我却兴叹,君宁异于民。
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

唐代 韩愈

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
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

南海神庙碑附诗

唐代 韩愈

南海阴墟,祝融之宅,即祀于旁。帝命南伯:吏惰不躬,正自令公。

明用享锡,右我家邦。惟明天子,惟慎厥使。我公在官,神人致喜。

海岭之陬,既足既濡。胡不均弘,俾执事枢。公行勿迟,公无遽归。

匪我私公,神人具依。

答柳柳州食虾蟆

唐代 韩愈

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强号为蛙哈,于实无所校。
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皰。跳踯虽云高,意不离泞淖。
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
我弃踯海滨,恒愿眠不觉。叵堪朋类多,沸耳作惊爆。
端能败笙磬,仍工乱学校。虽蒙勾践礼,竟不闻报效。
大战元鼎年,孰强孰败桡。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
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
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猎较务同俗,全身斯为孝。
哀哉思虑深,未见许回棹。

入关咏马

唐代 韩愈

岁老岂能充上驷,力微当自慎前程。
不知何故翻骧首,牵过关门妄一鸣。

龙移

唐代 韩愈

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清泉百丈化为土,鱼鳖枯死吁可悲。

过南阳

唐代 韩愈

南阳郭门外,桑下麦青青。行子去未已,春鸠鸣不停。
秦商邈既远,湖海浩将经。孰忍生以戚,吾其寄馀龄。

莎栅联句

唐代 韩愈

冰溪时咽绝,风枥方轩举。 ——韩愈
此处不断肠,定知无断处。 ——孟郊

从潮州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

唐代 韩愈

明时远逐事何如,遇赦移官罪未除。北望讵令随塞雁,
南罪才免葬江鱼。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暂欲系船韶石下,上宾虞舜整冠裾。

和归工部送僧约(工部,归登也,约,荆州人)

唐代 韩愈

早知皆是自拘囚,不学因循到白头。
汝既出家还扰扰,何人更得死前休。

夕次寿阳驿题吴郎中诗后

唐代 韩愈

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
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

盆池五首

唐代 韩愈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
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
泥盆浅小讵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
一听暗来将伴侣,不烦鸣唤斗雄雌。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日酬蔡州马十二尚书去年蔡州元日见寄之什

唐代 韩愈

元日新诗已去年,蔡州遥寄荷相怜。
今朝纵有谁人领,自是三峰不敢眠。

岐山下二首

唐代 韩愈

谁谓我有耳,不闻凤凰鸣。朅来岐山下,日暮边鸿惊。
丹穴来色羽,其名为凤凰。昔周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闻者亦何事,但知时俗康。
自从公旦死,千载閟其光。吾君亦勤理,迟尔一来翔。

送石洪处士赴河阳幕得起字

唐代 韩愈

长把种树书,人云避世士。忽骑将军马,自号报恩子。
风云入壮怀,泉石别幽耳。钜鹿师欲老,常山险犹恃。
岂惟彼相忧,固是吾徒耻。去去事方急,酒行可以起。

游城南十六首。赠张十八助教

唐代 韩愈

喜君眸子重清朗,携手城南历旧游。
忽见孟生题竹处,相看泪落不能收。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孤屿

唐代 韩愈

朝游孤屿南,暮戏孤屿北。所以孤屿鸟,与公尽相识。

晚春二首·其二

唐代 韩愈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