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岐山下二首

岐山下二首

唐代 韩愈

谁谓我有耳,不闻凤凰鸣。朅来岐山下,日暮边鸿惊。
丹穴来色羽,其名为凤凰。昔周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闻者亦何事,但知时俗康。
自从公旦死,千载閟其光。吾君亦勤理,迟尔一来翔。

诗人韩愈的古诗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柳溪

唐代 韩愈

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莫将条系缆,著处有蝉号。

赠唐衢

唐代 韩愈

虎有爪兮牛有角,虎可搏兮牛可触。奈何君独抱奇材,
手牛锄犁饿空谷。当今天子急贤良,匦函朝出开明光。
胡不上书自荐达,坐令四海如虞唐。

答张彻(愈为四门博士时作张彻愈门下士又愈之从子婿)

唐代 韩愈

辱赠不知报,我歌尔其聆。首叙始识面,次言后分形。
道途绵万里,日月垂十龄。浚郊避兵乱,睢岸连门停。
肝胆一古剑,波涛两浮萍。渍墨窜旧史,磨丹注前经。
义苑手秘宝,文堂耳惊霆。暄晨躡露舄,暑夕眠风棂。
结友子让抗,请师我惭丁。初味犹啖蔗,遂通斯建瓴。
搜奇日有富,嗜善心无宁。石梁平侹侹,沙水光泠泠。
乘枯摘野艳,沈细抽潜腥。游寺去陟巘,寻径返穿汀。
缘云竹竦竦,失路麻冥冥。淫潦忽翻野,平芜眇开溟。
防泄堑夜塞,惧冲城昼扃。及去事戎辔,相逢宴军伶。
觥秋纵兀兀,猎旦驰駉駉.从赋始分手,朝京忽同舲.
急时促暗棹,恋月留虚亭。毕事驱传马,安居守窗萤。
梅花灞水别,宫烛骊山醒。省选逮投足,乡宾尚摧翎。
尘祛又一掺,泪眦还双荧。洛邑得休告,华山穷绝陉。
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日驾此回辖,金神所司刑。
泉绅拖修白,石剑攒高青。磴藓澾拳跼,梯飚飐伶俜。
悔狂已咋指,垂诫仍镌铭。峨豸忝备列,伏蒲愧分泾。
微诚慕横草,琐力摧撞筳.叠雪走商岭,飞波航洞庭。
下险疑堕井,守官类拘囹。荒餐茹獠蛊,幽梦感湘灵。
刺史肃蓍蔡,吏人沸蝗螟。点缀簿上字,趋跄閤前铃。
赖其饱山水,得以娱瞻听。紫树雕斐亹,碧流滴珑玲。
映波铺远锦,插地列长屏。愁狖酸骨死,怪花醉魂馨。
潜苞绛实坼,幽乳翠毛零。赦行五百里,月变三十蓂.
渐阶群振鹭,入学诲螟蛉。苹甘谢鸣鹿,罍满惭罄瓶。
冏冏抱瑚琏,飞飞联鶺鴒.鱼鬣欲脱背,虬光先照硎。
岂独出丑类,方当动朝廷。勤来得晤语,勿惮宿寒厅。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

唐代 韩愈

相公罢论道,聿至活东人。御史坐言事,作吏府中尘。
遂令河南治,今古无俦伦。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
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相公谓御史,劳子去自巡。
是时山水秋,光景何鲜新。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
遗我行旅诗,轩轩有风神。譬如黄金盘,照耀荆璞真。
我来亦已幸,事贤友其仁。持竿洛水侧,孤坐屡穷辰。
多才自劳苦,无用只因循。辞免期匪远,行行及山春。

送惠师(愈在连州与释景常、元惠游。惠师即元惠也)

唐代 韩愈

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十五爱山水,超然谢朋亲。
脱冠剪头发,飞步遗踪尘。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
遂登天台望,众壑皆嶙峋。夜宿最高顶,举头看星辰。
光芒相照烛,南北争罗陈。兹地绝翔走,自然严且神。
微风吹木石,澎湃闻韶钧。夜半起下视,溟波衔日轮。
鱼龙惊踊跃,叫啸成悲辛。怪气或紫赤,敲磨共轮囷。
金鸦既腾翥,六合俄清新。常闻禹穴奇,东去窥瓯闽。
越俗不好古,流传失其真。幽踪邈难得,圣路嗟长堙。
回临浙江涛,屹起高峨岷。壮志死不息,千年如隔晨。
是非竟何有,弃去非吾伦。凌江诣庐岳,浩荡极游巡。
崔崒没云表,陂陀浸湖沦。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
前年往罗浮,步戛南海漘.大哉阳德盛,荣茂恒留春。
鹏鶱堕长翮,鲸戏侧修鳞。自来连州寺,曾未造城闉。
日携青云客,探胜穷崖滨。太守邀不去,群官请徒频。
囊无一金资,翻谓富者贫。昨日忽不见,我令访其邻。
奔波自追及,把手问所因。顾我却兴叹,君宁异于民。
离合自古然,辞别安足珍。吾闻九疑好,夙志今欲伸。
斑竹啼舜妇,清湘沈楚臣。衡山与洞庭,此固道所循。
寻崧方抵洛,历华遂之秦。浮游靡定处,偶往即通津。
吾言子当去,子道非吾遵。江鱼不池活,野鸟难笼驯。
吾非西方教,怜子狂且醇。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去矣各异趣,何为浪沾巾。

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唐代 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谁氏子

唐代 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
挽断衫袖留不止。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又云时俗轻寻常,
力行险怪取贵仕。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呜呼余心诚岂弟,
愿往教诲究终始。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赠刘师服

唐代 韩愈

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
所存十馀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
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栗与梨。只今年才四十五,
后日悬知渐莽卤。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
忆昔太公仕进初,口含两齿无赢馀。虞翻十三比岂少,
遂自惋恨形于书。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
巨缗东钓倘可期,与子共饱鲸鱼脍。

北极赠李观

唐代 韩愈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沈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
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
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哀歌西京市,乃与夫子亲。
所尚苟同趋,贤愚岂异伦。方为金石姿,万世无缁磷。
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

原道

唐代 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口,而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养之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后,为之乐以宣其湮郁,为之政以率其怠倦,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久矣。何也?无羽毛鳞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

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效焉而天神假,庙焉而人鬼飨。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柳子厚墓志铭

唐代 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读东方朔杂事

唐代 韩愈

严严王母宫,下维万仙家。噫欠为飘风,濯手大雨沱。
方朔乃竖子,骄不加禁诃。偷入雷电室,輷輘掉狂车。
王母闻以笑,卫官助呀呀。不知万万人,生身埋泥沙。
簸顿入山踣,流漂八维蹉。曰吾儿可憎,奈此狡狯何。
方朔闻不喜,褫身络蛟蛇。瞻相北斗柄,两手自相挼。
群仙急乃言,百犯庸不科。向观睥睨处,事在不可赦。
欲不布露言,外口实喧哗。王母不得已,颜嚬口赍嗟。
颔头可其奏,送以紫玉珂。方朔不惩创,挟恩更矜夸。
诋欺刘天子,正昼溺殿衙。一旦不辞诀,摄身凌苍霞。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时宪宗元和十四年十月)

唐代 韩愈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久钦江总文才妙,
自叹虞翻骨相屯。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
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蘋.

送张侍郎(张贾,时自兵侍为华州)

唐代 韩愈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
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送侯喜

唐代 韩愈

已作龙钟后时者,懒于街里蹋尘埃。
如今便别长官去,直到新年衙日来。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唐代 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邪?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郑群赠簟

唐代 韩愈

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
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
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自从五月困暑湿,
如坐深甑遭蒸炊。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
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谁谓故人知我意,
卷送八尺含风漪。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
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倒身甘寝百疾愈,
却愿天日恒炎曦。明珠青玉不足报,赠子相好无时衰。

秋怀诗十一首

唐代 韩愈

窗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拂披,策策鸣不已。
微灯照空床,夜半偏入耳。愁忧无端来,感叹成坐起。
天明视颜色,与故不相似。羲和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浮生虽多涂,趋死惟一轨。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
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青青四墙下,已复生满地。
寒蝉暂寂寞,蟋蟀鸣自恣。运行无穷期,禀受气苦异。
适时各得所,松柏不必贵。
彼时何卒卒,我志何曼曼。犀首空好饮,廉颇尚能饭。
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茫茫出门路,欲去聊自劝。
归还阅书史,文字浩千万。陈迹竟谁寻,贱嗜非贵献。
丈夫意有在,女子乃多怨。
秋气日恻恻,秋空日凌凌。上无枝上蜩,下无盘中蝇。
岂不感时节,耳目去所憎。清晓卷书坐,南山见高棱。
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惜哉不得往,岂谓吾无能。
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露泫秋树高,虫吊寒夜永。
敛退就新懦,趋营悼前猛。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
名浮犹有耻,味薄真自幸。庶几遗悔尤,即此是幽屏。
今晨不成起,端坐尽日景。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冏冏。
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尘埃慵伺候,文字浪驰骋。
尚须勉其顽,王事有朝请。
秋夜不可晨,秋日苦易暗。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寒鸡空在栖,缺月烦屡瞰。有琴具徽弦,再鼓听愈淡。
古声久埋灭,无由见真滥。低心逐时趋,苦勉祗能暂。
有如乘风船,一纵不可缆。不如觑文字,丹铅事点勘。
岂必求赢馀,所要石与甔.
卷卷落地叶,随风走前轩。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
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
问我我不应,馈我我不餐。退坐西壁下,读诗尽数编。
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
顾谓汝童子,置书且安眠。丈夫属有念,事业无穷年。
霜风侵梧桐,众叶著树乾。空阶一片下,琤若摧琅玕.
谓是夜气灭,望舒霣其团。青冥无依倚,飞辙危难安。
惊起出户视,倚楹久汍澜。忧愁费晷景,日月如跳丸。
迷复不计远,为君驻尘鞍。
暮暗来客去,群嚣各收声。悠悠偃宵寂,亹亹抱秋明。
世累忽进虑,外忧遂侵诚。强怀张不满,弱念缺已盈。
诘屈避语阱,冥茫触心兵。败虞千金弃,得比寸草荣。
知耻足为勇,晏然谁汝令。
鲜鲜霜中菊,既晚何用好。扬扬弄芳蝶,尔生还不早。
运穷两值遇,婉娈死相保。西风蛰龙蛇,众木日凋槁。
由来命分尔,泯灭岂足道。

和侯协律咏笋(侯喜也)

唐代 韩愈

竹亭人不到,新笋满前轩。乍出真堪赏,初多未觉烦。
成行齐婢仆,环立比儿孙。验长常携尺,愁乾屡侧盆。
对吟忘膳饮,偶坐变朝昏。滞雨膏腴湿,骄阳气候温。
得时方张王,挟势欲腾骞。见角牛羊没,看皮虎豹存。
攒生犹有隙,散布忽无垠。讵可持筹算,谁能以理言。
纵横公占地,罗列暗连根。狂剧时穿壁,横强几触藩。
深潜如避逐,远去若追奔。始讶妨人路,还惊入药园。
萌芽防浸大,覆载莫偏恩。已复侵危砌,非徒出短垣。
身宁虞瓦砾,计拟掩兰荪。且叹高无数,庸知上几番。
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外恨苞藏密,中仍节目繁。
暂须回步履,要取助盘飧。穰穰疑翻地,森森竞塞门。
戈矛头戢戢,蛇虺首掀掀。妇懦咨料拣,儿痴谒尽髡。
侯生来慰我,诗句读惊魂。属和才将竭,呻吟至日暾。

蓝田县丞厅壁记

唐代 韩愈

丞之职所以贰令,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簿、尉,主簿、尉乃有分职。丞位高而逼,例以嫌不可否事。文书行,吏抱成案诣丞,卷其前,钳以左手,右手摘纸尾,雁鹜行以进,平立睨丞曰:“当署。”丞涉笔占位,署惟谨,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漫不知何事。官虽尊,力势反出主簿、尉下。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丞之设,岂端使然哉?

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贞元初,挟其能战艺于京师,再进再屈千人。元和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始至,喟曰:“官无卑,顾材不足塞职。”既噤不得施用,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则尽枿去牙角,一蹑故迹,破崖岸而为之。

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与瓦,墁治壁,悉书前任人名氏。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梃,俨立若相持,水㶁㶁循除鸣。斯立痛扫溉,对树二松,日吟哦其间。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372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