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与高司谏书

与高司谏书

宋代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译文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修再拜。


欧阳修叩头再拜,禀告司谏足下:我十七岁时,家住随州,看到天圣二年进士及第的布告,才知道了您的姓名。当时我年纪轻,尚未与别人结交,又住在僻远的地方,只听说布告上的宋舍人兄弟,以及叶道卿、郑天休等人,因文学著名于世,因此这次进士考试号称得到了人才。而您置身其中,单单没有突出的可以称道的地方,我因而怀疑您不知是怎样一个人。以后过了十一年,我第二次到京师,您已担任了御史里行,可还是没有机会与您见一次面。只是常常向我的朋友尹师鲁打听您的贤与不贤,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我还有些怀疑。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凭借着不可屈服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自从您担任了谏官以后,我们才认识了。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啊,据有这样的辨才向人显示,谁会不爱戴您呢?虽然是我,也私下认为您大概是个真君子吧?这是我自从听说您的姓名直到与您认识,十四年中却有三次怀疑的情况。如今推究您的实际行为再来仔细分析,然后断然肯定您不是个君子。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注释

高司谏(jiàn):即高若讷,字敏之,并州榆次(今属山西)人,时任右司谏。
足下:古代同辈相称的敬词。
天圣:宋仁宗的年号(—年)。
接:交往。
宋舍人兄弟:指宋庠、宋祁兄弟,安陆(今属湖北)人,均为北宋文学家。舍人:官名,在中书省掌制诰等事务。
叶道卿:即叶清臣,字道卿,长洲(今江苏昊县)人,曾官翰林学士。
郑天休:即郑戬,字天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吏部侍郎、枢密副使。
得人:指录取到有才学的人。
厕:参与。
卓卓:优秀突出。
更:经过。
御史里行:宋朝以寄禄官阶低者为御史时,称里行。御史:掌管监察的官。
尹师鲁:即尹洙,字师鲁。曾官起居舍人,后贬为筠州酒税。
贤否(pǐ):好坏。否:坏、恶。
屈曲:摇摆。
言事之官:指御史台、谏院等机构中的官员(御史、谏官),文中指御史。
俯仰:指随人高下,没有主见。
侃(kǎn)然正色:刚直严肃的样子。
前世事:指前代的事。
历历:清清楚楚。
较:对照、考查。
决:断然,确然。
范希文:即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死后谥“文正”。
安道:即余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时任集贤校理。
本末:指临事知本末轻重。
非辜(gū):无辜,无罪。
禀(bǐng):承受。
忤(wǔ):触犯,违背。
不才谏官:不称职的谏官。
闵(mǐn):同“悯”,可怜,同情。
便(pián)毁:随意诋毁。
不逮(dài):不及。
文:掩饰。
贼:害虫,败类。
大理寺丞:中央司法机构的官员。
前行员外郎:指吏部员外郎。前行:唐宋时六部分为前行、中行和后行三等,吏部属前行。
待制:宋朝在各殿阁皆设待制之官,备皇帝顾问之用。
班行(háng):班次行列,文中指同僚。
骤用:破格迅速提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人。汉宣帝时任太子太傅,后受宣帝遗诏辅佐幼主。
王章:字仲卿,钜平(今山东宁阳)人。汉成帝时为京兆尹,后因论帝舅大将军王风专权,被诬死于狱中。
计:估计。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刘越:字子长,大名(今属河北)人。当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曹修古任御史知杂事,上书请太后还政,被贬兴化军。
榜:通告。
安道贬官:范仲淹遭贬后,余靖上言论救,被贬为监筠州酒税。
师鲁待罪:尹洙也上疏,自列于范党,后亦遭贬。
区区:忠诚专一。
朋邪之人:与坏人勾结之人。
诛(zhū):处分、斥责。
释然:明白的样子。
布:陈达。
区区:自谦词,文中指微不足道的意见。
不宣:不尽述了,旧时书信末尾常用的套语。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赏析

内容分析
该信由年少事写起,先说自己对高由闻名到识面,三次怀疑高的为人:一疑未必是个人才,二疑未必正直有学问,三疑未必真君子;然后联系高若讷的所作所为得出“决知足下非君子”的结论,确立总的论点。接着为范仲淹辩护,对高若讷的为人进行剖析,而在揭露高趋炎附势的本相时先荡开两笔,一说人的刚果懦弱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二说身惜官位,不敢忤相,此乃庸人之常情。“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然后折回,指责高若讷现在毁范以为当黜,并以此为荣,文过饰非,“此君子之贼也”。先退后进,欲擒故纵,抨击更显厉害。继而又两路出击,严密推理,指出不管范仲淹贤还是不贤,对他过去的升迁和现在的贬斥,作为谏臣的高若讷都有责任:“太抵罪在默默尔。”后引历史事实,说明忠贤奸邪自有公论。再联系现实抬出当今圣上“进用谏臣,容纳言论”的牌子,批评高若讷不能直言的失职行为,并以非谏官的余靖、尹洙的仗义执言作衬托,怒斥他沉默不谏随人高下的可耻。最后又退一步,表示希望对方主持公道作“能一言者”,并说明如若不然,自己愿意将书公之于朝,甘愿承担获罪的严重后果。
在信中,作者驳斥高若讷对革新派范仲淹的诋毁诬蔑,鞭挞了高若讷趋炎附势的卑劣行径,斥责他的所作所为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并表示如果高若讷执迷不悟,坚持认为范仲淹当贬,那么就希望他“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一股浩然正气充溢于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不计利害、维护改革、敢于直言的可贵精神。
艺术特色
一、反话正说,直砭肌骨。开篇一段,作者以他对高司谏的耳闻传言展开叙事,写出他的“三疑”。一疑其文名不彰,“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其人虽列进士及第榜,但在作者眼里,不过默默无闻辈。二疑其品节问题。作者坦言他从朋友那里对高司谏的了解,是“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在这里,作者提出他疑惑的论据,“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而身居其位的高司谏,却“俯仰默默,无异众人”,很是可疑。三疑作者本人的判断近乎有误,几乎已认定高司谏为人人可爱的真君子了。因为高司谏“侃然正色”“无一谬说”的表现,作者虽有疑虑,但内心已倾向于认为高司谏是真正的君子了。十四年里而存三疑,作者铺叙丰厚曲折,然至此笔触一转,“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书信里直陈其言,毫无遮掩矫饰,言辞犀利,语锋尖锐,充分表现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情义激愤的慨然之态。而欲言其弊却先存疑,波澜曲折,笔触激荡。
二、对比叙事,揭其真貌。与其说作者对范仲淹充满同情之心,不如说作者在心底潜隐着“惺惺相惜”之意。范仲淹“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这段判词,显示出作者对范仲淹的推重与赏识。正直之人反遭贬黜,刚直本性不得伸展,这已使有识者愤恨不已;而小人者如高司谏之流,却要翻白为黑,落井下石,助纣为虐,令人激愤不平。作者以人之常情来推断,庸人惜身自保,无可厚非;但如高司谏者却要“昂然自得,了无愧畏”,诋毁贤能,以其为己能,那就是“君子之贼”了。层层推理,婉曲中显现出绵长透辟的说理风格,让人无可辩驳,无可回避。在事理对比中,人格与品节的高下、尊卑,道义与情感的价值评判,真实与虚假的对比取向,都已昭然若揭。
三、穷究其理,无可遁形。作者绵长的说理论证风格还表现在他能够将道理条分缕析,于细微处见深厚的笔力。他依理说事,直言范仲淹正直的操守与超群的才能,并以此来反责高司谏:“倘使范仲淹能力不及,品节不当,却能在朝为官多年,你身为朝廷谏官,岂不有失职之实?而当其为皇帝‘骤用’之际并无谏讽之语,一旦官事颓败,却又刻意逐贤,不正是谄媚权贵以自保、诋毁贤人以自高吗?”作者义正词严,理据充分,透辟深邃,具有论说家考据的风范。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创作背景

《与高司谏书》作于景祐三年(1036年)。当时主张改革政治的范仲淹因批评弊政,与宰相吕夷简发生冲突。范仲淹由此被贬饶州知州。这时候,身为谏官的高若讷,面对范仲淹被贬的错误处置,非但不谏,反而落井下石。作者对此非分不满,于是写下这封信给高若讷。

诗人欧阳修的古诗

感事四首

宋代 欧阳修

莫笑学仙人,山中苦岑寂。
试看青松鹤,何似朱门客。
朱门炙手热,来者无时息。
何尝问寒暑,岂暇谋寝食。
强颜悦憎怨,择语防仇敌。
众欲苦无厌,有求期必获。
敢辞一身劳,岂塞天下责。
风波卒然起,祸患藏不测。
神仙虽杳茫,富贵竟何得。

太傅杜相公有答兖州待制之句其卒章云独无风

宋代 欧阳修

南都已见成新集,东鲁休嗟未作诗。
霖雨曾为天下福,甘棠何止郡人思。
元刘事业时无取,姚宋篇章世不知。
二美惟公所兼有,後生何者欲攀追。

石篆诗

宋代 欧阳修

寒岩飞流落青苔,旁斲石篆何奇哉。
其人已死骨已朽,此何不灭留山隈。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欲令留传在人世,持以赠客比琼瑰。
我疑此何非律画,又疑人力非能为。
始从天地胚浑判,元气结此高崔嵬。
当时野鸟踏山石,万古遗迹於苍崖。
山只不欲人屡见,每吐云雾深藏埋。
群仙发空欲下读,常借海月清光来。
嗟我岂能识何法,见之但觉心眼开。
辞悭语鄙不足记,封题远寄苏与梅。

与谢三学士唱和八首·和国庠勤讲之什

宋代 欧阳修

春尽沂风暖,芹生泮水清。
双旌荣照路,博带俨盈庭。
函丈师临席,锵金壁有经。
诸生拜玉衮,欣识象丘形。

仙意

宋代 欧阳修

孤桐百尺拂非烟,凤去鸾归夜悄然。
沧海风高愁燕远,扶桑春老记蚕眠。
槎流千里才成曲,桂魄经旬始下弦。
独有金人寄遗恨,晓盘云泪冷涓涓。

醉翁亭记

宋代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渔家傲·六月炎天时霎雨

宋代 欧阳修

六月炎天时霎雨。行云涌出奇峰露。沼上嫩莲腰束素。风兼露。梁王宫阕无烦暑。畏日亭亭残蕙炷。傍帘乳燕双飞去。碧碗敲冰倾玉处。朝与暮。故人风快凉轻度。

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宋代 欧阳修

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
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官舍假

宋代 欧阳修

锁印春风雪入帘,天寒鸟雀聚空檐。天幡受岁儿童喜,白发催人老病添。

艳舞回腰飞玉盏,清吟拥鼻对冰蟾。相从一笑两莫得,簿领区区叹米盐。

永州万石亭

宋代 欧阳修

天於生子厚,禀予独艰哉。
超凌骤拔擢,过盛辄伤摧。
苦其凌虑心,常使鸣声哀。
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
山穷与水险,下上极沿洄。
故其於文章,出语多崔嵬。
人迹所罕到,遗踪久荒颓。
王君好奇士,後二百年来。
翦薙发幽荟,搜寻得琼瑰。
威物不自贵,因人乃为材。
惟知古可慕,岂免今所咍。
我亦奇子厚,开编每徘徊。
作诗示同好,为我铭山隈。

送张生

宋代 欧阳修

一别相逢十七春,颓颜衰发互相询。
江湖我再为迁客,道互君犹困旅人。
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逾新。
山城寂寞难为礼,浊酒无辞举爵频。

送高君先辈还家

宋代 欧阳修

闲居寂寞面重城,过我时欣倒屣迎。
入洛机云推俊誉,游梁枚马得英声。
风晴秀野春光变,梅发家林鸟哢轻。
祗待登高成丽赋,汉庭推毂有公卿。

寄生槐

宋代 欧阳修

桧惟凌云材,槐实凡木贱。
奈何柔脆质,累此孤高干。
龙鳞何苍苍,鼠耳光粲粲。
因缘初莫原,感吒徒自叹。
偷生由附托,得势争◇蒨。
方其荣盛时,曾莫见真◇。
欲知穷悴节,宜试以霜霰。
萌芽起微◇,辨别乖先见。
剪除初非难,长养遂成患。
虽然根性殊,常恐枝叶仕乱。
惟应植者深,幸不习而变。
含容固有害,剿绝须明断。
惟当审斤斧,去恶无伤善。

盘车图

宋代 欧阳修

浅山嶙嶙,乱石矗矗,
山石硗聱车碌碌。山势盘斜随涧谷,
侧辙倾辕如欲覆。出乎两崖之隘口,
忽见百里之平陆。坡长◇峻牛力疲,
天寒日暮人心速。杨褎忍饥官太学,
得钱买此才盈幅。爱其树老石硬,
山回路转,高下曲直,
横斜隐见,妍媸向背各有态,
远近分毫皆可辨。自言昔有数家笔,
画古传多名姓失。後来见者知谓谁,
乞诗梅老聊称述。古画画意不画形,
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
不若见诗如见画。乃知杨生真好奇,
此画此诗兼有之。乐能自足乃为富,
岂必金玉名高赀。朝看画,
暮读诗,杨生得此可不饥。

题张损之学士兰皋亭

宋代 欧阳修

埼岸接芳蹊,琴觞此自怡。林花朝落砌,山月夜临池。

雨积蛙鸣乱,春归鸟哢移。惟应乘兴客,不待主人知。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伊川泛舟

宋代 欧阳修

春鸡渐生溜,演漾回舟小。沙禽独避人,飞去青林杪。

凉州令/梁州令

宋代 欧阳修

翠树芳条颭。的的裙腰初染。佳人携手弄芳菲,绿阴红影,共展双纹簟。插花照影窥鸾鉴。只恐芳容减。不堪零落春晚,青苔雨後深红点。一去门闲掩。重来却寻朱槛。离离秋实弄轻霜,娇红脉脉,似见胭脂脸。人非事往眉空敛。谁把佳期赚。芳心只愿长依旧,春风更放明年艳。

借观五老诗次韵为谢

宋代 欧阳修

脱遗轩冕就安闲,笑傲丘园纵倒冠。
白发忧民虽种种,丹心许国尚桓桓。
鸿冥得路高难慕,松老无风韵自寒。
闻说优游多唱和,新篇何惜尽传看。

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三

宋代 欧阳修

客梦方在家,角声已催晓。
匆匆行人起,共怨角声早。
马蹄终日践冰霜,未到思回空断肠。
少贪梦里还家乐,早起前山路正长。

刘丞相挽词二首 其二

宋代 欧阳修

连章相府辞荣宠,拥旆名都出镇临。年少已推能宰社,乡出终不见挥金。

长蛟息浪归帆稳,乔木生烟蔽日深。平昔家庭敦友爱,可怜松槚亦连阴。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