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赤壁

赤壁

唐代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译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杜牧赤壁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杜牧赤壁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杜牧赤壁鉴赏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临漳西)。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杜牧赤壁艺术特色

从艺术上看,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的常用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还有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杜牧赤壁赏析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诗人杜牧的古诗

送荔浦蒋明府赴任

唐代 杜牧

路长春欲尽,歌怨酒多酣。白社莲塘北,青袍桂水南。
驿行盘鸟道,船宿避龙潭。真得诗人趣,烟霞处处谙。

送李群玉赴举

唐代 杜牧

故人别来面如雪,一榻拂云秋影中。
玉白花红三百首,五陵谁唱与春风。

寄唐州李玭尚书

唐代 杜牧

累代功勋照世光,奚胡闻道死心降。书功笔秃三千管,
领节门排弇六双,先揖耿弇声寂寂,今看黄霸事摐摐。
时人欲识胸襟否,彭蠡秋连万里江。

秋晚江上遣怀

唐代 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长安晴望

唐代 杜牧

翠屏山对凤城开,碧落摇光霁后来。
回识六龙巡幸处,飞烟闲绕望春台。

兵部尚书席上作

唐代 杜牧

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偶发狂言惊满坐,三重粉面一时回。

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

唐代 杜牧

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
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唐代 杜牧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三声欲断疑肠断,饶是少年今白头。

代人寄远 六言二首

唐代 杜牧

河桥酒旆风软,候馆梅花雪娇。
宛陵楼上瞪目,我郎何处情饶?

绣领任垂蓬髻,丁香闲结春梢。
剩肯新年归否?江南绿草迢迢。

赠别

唐代 杜牧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门外若无南北路,
人间应免别离愁。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

唐代 杜牧

盛业冠伊唐,台阶翊戴光。无私天雨露,有截舜衣裳。
蜀辍私衡镜,池留旧凤凰。同心真石友,写恨蔑河梁。
虎骑摇风旆,貂冠韵水苍。彤弓随武库,金印逐文房。
栈压嘉陵咽,峰横剑阁长。前驱二星去,开险五丁忙。
回首峥嵘尽,连天草树芳。丹心悬魏阙,往事怆甘棠。
治化轻诸葛,威声慑夜郎。君平教说卦,夫子召升堂。
塞接西山雪,桥维万里樯。夺霞红锦烂,扑地酒垆香。
忝逐三千客,曾依数仞墙。滞顽堪白屋,攀附亦同行。
肉管伶伦曲,箫韶清庙章。唱高知和寡,小子斐然狂。

江上雨寄崔碣

唐代 杜牧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唐代 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尊前岂解愁家国,
辇下唯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宣城赠萧兵曹(一作许浑诗)

唐代 杜牧

桂楫谪湘渚,三年波上春。舟寒句溪雪,衣故洛城尘。
客道耻摇尾,皇恩宽犯鳞。花时去国远,月夕上楼频。
赊酒不辞病,佣书非为贫。行吟值渔父,坐隐对樵人。
紫陌罢双辙,碧潭穷一纶。高秋更南去,烟水是通津。

云(一作褚载诗)

唐代 杜牧

尽日看云首不回,无心都大似无才。
可怜光彩一片玉,万里晴天何处来。

旅宿

唐代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和令狐侍御赏蕙草

唐代 杜牧

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
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

为人题赠二首

唐代 杜牧

我乏青云称,君无买笑金。虚传南国貌,争奈五陵心。
桂席尘瑶珮,琼炉烬水沉。凝魂空荐梦,低耳悔听琴。
月落珠帘卷,春寒锦幕深。谁家楼上笛,何处月明砧。
兰径飞蝴蝶,筠笼语翠襟。和簪抛凤髻,将泪入鸳衾。
的的新添恨,迢迢绝好音。文园终病渴,休咏白头吟。
绿树莺莺语,平江燕燕飞。枕前闻雁去,楼上送春归。
半月縆双脸,凝腰素一围。西墙苔漠漠,南浦梦依依。
有恨簪花懒,无聊斗草稀。雕笼长惨淡,兰畹谩芳菲。
镜敛青蛾黛,灯挑皓腕肌。避人匀迸泪,拖袖倚残晖。
有貌虽桃李,单栖足是非。云輧载驭去,寒夜看裁衣。

润州二首

唐代 杜牧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昔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谢眺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昔犀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途中一绝

唐代 杜牧

镜中丝发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
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41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