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山行

山行

唐代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译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升腾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杜牧山行注释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争议:是“深”还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现在的“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部编版最新的教材已经选用了“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

杜牧山行赏析二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杜牧山行简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杜牧山行创作背景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诗人杜牧的古诗

题张处士山庄一绝

唐代 杜牧

好鸟疑敲磬,风蝉认轧筝。修篁与嘉树,偏倚半岩生。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代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哭韩绰

唐代 杜牧

平明送葬上都门,绋翣交横逐去魂。
归来冷笑悲身事,唤妇呼儿索酒盆。

宣城赠萧兵曹(一作许浑诗)

唐代 杜牧

桂楫谪湘渚,三年波上春。舟寒句溪雪,衣故洛城尘。
客道耻摇尾,皇恩宽犯鳞。花时去国远,月夕上楼频。
赊酒不辞病,佣书非为贫。行吟值渔父,坐隐对樵人。
紫陌罢双辙,碧潭穷一纶。高秋更南去,烟水是通津。

泊秦淮

唐代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醉后呈崔大夫

唐代 杜牧

谢傅秋凉阅管弦,徒教贱子侍华筵。
溪头正雨归不得,辜负东窗一觉眠。

斑竹筒簟

唐代 杜牧

血染斑斑成锦纹,昔年遗恨至今存。
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

江上偶见绝句

唐代 杜牧

楚江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
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縠燕差池。

九日(以下补遗)

唐代 杜牧

金英繁乱拂阑香,明府辞官酒满缸。
还有玉楼轻薄女,笑他寒燕一双双。

赠终南兰若僧

唐代 杜牧

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
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禅门气味长。

杜鹃

唐代 杜牧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山川尽春色,呜咽复谁论。

黄州竹径斗

唐代 杜牧

竹浊蟠小径,屈折斗蛇来。三年得归去,知绕几千回。

送杜顗赴润州幕

唐代 杜牧

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门栏不觉深。直道事人男子业,
异不加饭弟兄心。还须整理韦弦佩,莫独矜夸玳瑁簪。
若去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沉吟。

闲题

唐代 杜牧

男儿所在即为家,百镒黄金一朵花。
借问春风何处好,绿杨深巷马头斜。

李甘诗

唐代 杜牧

太和八九年,训注极虓虎。潜身九地底,转上青天去。
四海镜清澄,千官云片缕。公私各闲暇,追游日相伍。
岂知祸乱根,枝叶潜滋莽。九年夏四月,天诫若言语。
烈风驾地震,狞雷驱猛雨。夜于正殿阶,拔去千年树。
吾君不省觉,二凶日威武。操持北斗柄,开闭天门路。
森森明庭士,缩缩循墙鼠。平生负奇节,一旦如奴虏。
指名为锢党,状迹谁告诉。喜无李杜诛,敢惮髡钳苦。
时当秋夜月,日值曰庚午。喧喧皆传言,明晨相登注。
予时与和鼎,官班各持斧。和鼎顾予言,我死知处所。
当庭裂诏书,退立须鼎俎。君门晓日开,赭案横霞布。
俨雅千官容,勃郁吾累怒。适属命鄜将,昨之传者误。
明日诏书下,谪斥南荒去。夜登青泥坂,坠车伤左股。
病妻尚在床,稚子初离乳。幽兰思楚泽,恨水啼湘渚。
怳怳三闾魂,悠悠一千古。其冬二凶败,涣汗开汤罟。
贤者须丧亡,谗人尚堆堵。予于后四年,谏官事明主。
常欲雪幽冤,于时一裨补。拜章岂艰难,胆薄多忧惧。
如何干斗气,竟作炎荒土。题此涕滋笔,以代投湘赋。

贻迁客

唐代 杜牧

无机还得罪,直道不伤情。微雨昏山色,疏笼闭鹤声。
闲居多野客,高枕见江城。门外长溪水,怜君又濯缨。

有寄

唐代 杜牧

云阔烟深树,江澄水浴秋。美人何处在,明月万山头。

沈下贤

唐代 杜牧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寝夜

唐代 杜牧

蛩唱如波咽,更深似水寒。露华惊弊褐,灯影挂尘冠。
故国初离梦,前溪更下滩。纷纷毫发事,多少宦游难。

寄远人

唐代 杜牧

终日求人卜,回回道好音。那时离别后,入梦到如今。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41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