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相思

相思

唐代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译文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王维相思注释

注释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王维相思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
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中国人常说,睹物思人。这“物”可能是他吃过的、穿过的,也可能是他看过的、听过的;可能是他喜欢的,也可能是他厌恶的。只要是与他有关系的,哪怕只有一丝关联,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经。诗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见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红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从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王维相思创作背景

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时,李龟年流落江南时曾演唱此诗,由此可以证明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诗人王维的古诗

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

唐代 王维

上客能论道,吾生学养蒙。贫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
冠上方簪豸,车边已画熊。拂衣迎五马,垂手凭双童。
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丛。薄霜澄夜月,残雪带春风。
古壁苍苔黑,寒山远烧红。眼看东候别,心事北川同。
为学轻先辈,何能访老翁。欲知今日后,不乐为车公。

春日上方即事

唐代 王维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贤观天长寺寺即陈左相宅所施之作

唐代 王维

已相殷王国,空馀尚父谿.钓矶开月殿,筑道出云梯。
积钓浮香象,深山鸣白鸡。虚空陈伎乐,衣服制虹霓。
墨点三千界,丹飞六一泥。桃源勿遽返,再访恐君迷。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与裴迪同作)

唐代 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桃源行

唐代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夹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夹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寄荆州张丞相

唐代 王维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辋川集。南垞

唐代 王维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白鼋涡(杂言走笔)

唐代 王维

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人相对兮不闻语声。
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
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白鼋涡涛戏濑兮,
委身以纵横。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

唐代 王维

明君梦帝先,宝命上齐天。秦后徒闻乐,周王耻卜年。
玉京移大像,金箓会群仙。承露调天供,临空敞御筵。
斗回迎寿酒,山近起炉烟。愿奉无为化,斋心学自然。

蓝田山石门精舍

唐代 王维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新秦郡松树歌

唐代 王维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不见君,心相忆,
此心向君君应识。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等诸公

唐代 王维

忽蒙汉诏还冠冕,始觉殷王解网罗。日比皇明犹自暗,
天齐圣寿未云多。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闻道百城新佩印,还来双阙共鸣珂。

郑果州相过

唐代 王维

丽日照残春,初晴草木新。床前磨镜客,树下灌园人。
五马惊穷巷,双童逐老身。中厨办粗饭,当恕阮家贫。

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唐代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别辋川别业

唐代 王维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唐代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待储光羲不至

唐代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鹿柴

唐代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

唐代 王维

高楼望所思,目极情未毕。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
悠悠长路人,暧暧远郊日。惆怅极浦外,迢递孤烟出。
能赋属上才,思归同下秩。故乡不可见,云水空如一。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

唐代 王维

吾弟东山时。
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
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
床头书不卷。
清川兴悠悠。
空林对偃蹇。
青苔石上净。
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
阶前虎心善。
徒然万象多。
澹尔太虚缅。
一知与物平。
自顾为人浅。
对君忽自得。
浮念不烦遣。

张弟五车书。
读书仍隐居。
染翰过草圣。
赋诗轻子虚。
闭门二室下。
隐居十年余。
宛是野人野(一作也)。
时从渔父渔(一作鱼)。
秋风自(一作日)萧索。
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
渡水向吾庐。
岁晏同携手。
只应君与予。

设[四↑且↓]守[繁体“才”去“纟”]兔。
垂钓伺游鳞。
此是安口腹。
非关慕隐沦。
吾生好清净(一作静)。
蔬食去情尘。
今子方豪荡。
思为鼎食人。
我家南山下。
动息自遗身。
入鸟不相乱。
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
虚白侍衣巾。
何事须夫子。
邀予谷口真。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382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