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汲江煎茶

汲江煎茶

宋代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苏轼汲江煎茶译文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煎茶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来烹煮,便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煮沸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腾漂浮,倒出时似松林间狂风在震荡怒吼。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坐着倾听荒城里长更与短更相连。

苏轼汲江煎茶注释

汲(jí)江:从江里打水。
活水:刚从江中打来的水。
活火:有焰之炭火。
“自临”句:是说自己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sháo)分江入夜瓶”二句:是说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雪乳:一作“茶雨”,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
翻:煮沸时滚动。
脚:茶脚。
松风:形容茶滚沸之声。
泻:倒出。这两句是倒装句法,意为煎处已翻雪乳脚,泻时忽作松风声。
“枯肠”句:是说面对如此好茶也喝不上几碗。
未易:不容易。禁:承受。
长短更:指报更敲梆子的次数,少者为短,多者为长。
更:打更。

苏轼汲江煎茶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作者被贬在儋州(海南岛惯县),这首诗就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

苏轼汲江煎茶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该诗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谪居心情写得甚为含蓄;显著特征为,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第一句说,煮茶最好用流动的江水(活水),并用猛火(活火)来煎。唐朝人论煮茶就有所谓“茶须缓火炙,活火烹”的说法,缓火就是炆火(微火),活火是指猛火。这里说应当用猛火烹,用活水煮。因为煎茶要用活水,只好到江边去汲取,所以第二句说,自己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
他去汲水的时候,正当夜晚,天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第三句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说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瓮)里。
第四句说,再用小水杓将江水(江)舀入煎茶的陶瓶里。这是煎茶前的准备动作,写得很细致、很形象,很有韵味。
第五句写煎茶: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茶煎好了,就开始斟茶。
第六句说,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他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第七句写喝茶,说要搜“枯肠”只限虽三碗恐怕不易做到。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唐代诗人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诗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写诗文思路不灵,常用“枯肠”来比喻。搜索枯肠,就是冥思苦索。卢仝诗说喝三碗可以治“枯肠”,作者表示怀疑,说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肠”,使文思流畅。看来他的茶量要超过“三碗”,或许喝到卢仝诗中所说的“七碗”。他在另一首诗中就说,“且尽卢仝七碗茶”。
喝完茶干什么?没事。所以最后一句说,喝完茶,就在这春夜里,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夜间报时)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诗人苏轼的古诗

申王画马图

宋代 苏轼

天宝诸王爱名马,千金争致华轩下。当时不独玉花骢,飞电流云绝潇洒。

两坊岐薛宁与申,凭陵内厩多清新。肉騣汗血尽龙种,紫袍玉带真天人。

骊山射猎包原隰,御前急诏穿围入。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

雁飞兔走惊弦开,翠华按辔从天回。五家锦绣变山谷,百里舄珥遗纤埃。

青骡蜀栈西超忽,高准浓娥散荆棘。苜蓿连天鸟自飞,五陵佳气春萧瑟。

《归来引》送王子立归筠州

宋代 苏轼

归去来兮,世不汝求胡不归?汹北望之横流兮,渺西顾之尘霏。

纷野马之决骤兮,幸余首之未鞿。出彭城而南骛兮,眷丘陇而增欷。

乱清淮而俯鉴兮,惊昔容之是非。念东坡之遗老兮,轻千里而款余扉。

共雪堂之清夜兮,揽明月之馀辉。曾鸡黍之未熟兮,叹空室之伊威。

我挽袖而莫留兮,仆夫在门歌《式微》。归去来兮,路渺渺其何极。

将税驾于何许兮,北江之南,南江之北。于此有人兮,俨峨峨其丰硕。

孰居约而尔肥兮,非糠窍其何食。久抱一而不试兮,愈温温而自克。

吾居世之荒浪兮,视昏昏而听默默。非之子莫振吾过兮,久不见恐自贼。

吾欲往而道无由兮,子何畏而不即。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 其一

宋代 苏轼

秋早川原净丽,雨馀风日清酣。从此归耕剑外,何人送我池南。

渔家傲·王古龙蟠并虎踞

宋代 苏轼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王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

宋代 苏轼

秋早川原净丽,雨余风日清酣。
従此归耕风外,何人送我池南。
但有樽中若下,何须墓上征西。
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

景贶履常屡有诗督叔弼季默唱和已许诺矣复以

宋代 苏轼

君家文律冠西京,旋筑诗坛按酒兵。
袖手筑轻真将种,致师须得老门生。
明朝郑伯降谁受,昨夜条侯壁已惊。
従此醉翁天下乐,还应一举百觞倾。
(文忠公赠苏、梅诗云:我亦愿助勇,鼓旗噪其旁。
快哉天下乐,一酹宜百觞。

次韵孙莘老见赠,时莘老移庐州,因以别之

宋代 苏轼

炉锤一手赋形殊,造化无心敢望渠。我本疏顽固当尔,子犹沦落况其馀。

龚、黄侧畔难言政,罗、赵前头且眩书。惟有阳关一杯酒,殷勤重唱赠离居。

临江仙·风水洞作

宋代 苏轼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河满子 湖州寄南守冯当世

宋代 苏轼

见说岷峨悽怆,旋闻江汉澄清。但觉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

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莫负花溪纵赏,何妨药市微行。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

唱著子渊新曲,应须分外含情。

万山

宋代 苏轼

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
汉水蹙成潭,旋转山之趾。
禅房久已坏,古甃含清泚。
下有仲宣栏,绠刻深容指。
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
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珥。
山川近且秀,不到懒成耻。
问之安能详,画地费簪箠。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 其一

宋代 苏轼

我本西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

送穆越州

宋代 苏轼

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公松柏蔚苍颜。四朝耆旧冰霜后,两郡风流水石间。

旧政犹传蜀父老,先声已振越溪山。樽前俱是蓬莱守,莫放高楼雪月闲。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

宋代 苏轼

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
岂意扫州六従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空烦左手持新蟹,漫绕东篱嗅落英。
南海使君今北海,定分百榼饷春耕。

戏赠秀老

宋代 苏轼

拆却相公庵,泥却驸马竹。
天下人总知,流入传灯录。

荷华媚(荷花)

宋代 苏轼

霞苞电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娇邪无力。终须放、船儿去,清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送欧阳季默赴阙

宋代 苏轼

先生岂止一怀祖,郎君不减王文度。
膝上几日今白须,令我眼中见此父。
汝南相従三晦朔,君去苦早我来暮。
霜风凄紧正脱木,颍水清浅可立鹭。
莫辞白酒泻香泉,己觉扁舟掠新渡。
坐看士衡执别手,更遣梦得出奇句。
郎君可是筦库人,乃使骥騄随蹇步。
置之行矣无足道,贤愚岂在遇不遇。

东府雨中别子由

宋代 苏轼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
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
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
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
重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

与临安令宗人同年剧饮

宋代 苏轼

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
试呼白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
与君登科如隔晨,敝袍霜叶空残绿。
如今莫问老与少,儿子森森如立竹。
黄鸡催晓不须愁,老尽世人非我独。

记游定惠院

宋代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代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天应乞与 一作:天教分付; 尽道 一作:自作)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114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