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李儋元锡

寄李儋元锡

唐代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译文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又是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春愁让人心中郁郁、孤枕难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探望我,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注释

注释
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问讯:探望。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赏析

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
尾联则是说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春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以答。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襄武馆游眺

唐代 韦应物

州民知礼让,讼简得遨游。高亭凭古地,山川当暮秋。
是时粳稻熟,西望尽田畴。仰恩惭政拙,念劳喜岁收。
澹泊风景晏,缭绕云树幽。节往情恻恻,天高思悠悠。
嘉宾幸云集,芳樽始淹留。还希习池赏,聊以驻鸣驺。

题郑拾遗草堂

唐代 韦应物

借地结茅栋,横竹挂朝衣。秋园雨中绿,幽居尘事违。
阴井夕虫乱,高林霜果稀。子有白云意,构此想岩扉。

乐燕行

唐代 韦应物

良辰且燕乐,乐往不再来。赵瑟正高张,音响清尘埃。
一弹和妙讴,吹去绕瑶台。艳雪凌空散,舞罗起徘徊。
辉辉发众颜,灼灼叹令才。当喧既无寂,中饮亦停杯。
华灯何遽升,驰景忽西颓。高节亦云立,安能滞不回。

沣上精舍答赵氏外生伉

唐代 韦应物

远迹出尘表,寓身双树林。如何小子伉,亦有超世心。
担书从我游,携手广川阴。云开夏郊绿,景晏青山沉。
对榻遇清夜,献诗合雅音。所推苟礼数,于性道岂深。
隐拙在冲默,经世昧古今。无为率尔言,可以致华簪。

留别洛京亲友

唐代 韦应物

握手出都门,驾言适京师。岂不怀旧庐,惆怅与子辞。
丽日不高阁,清觞宴华池。昨游倏已过,后遇良未知。
念结路方永,岁阴野无晖。单车我当前,暮雪子独归。
临流一相望,零泪忽沾衣。

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

唐代 韦应物

暝色起烟阁,沉抱积离忧。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
空宇感凉至,颓颜惊岁周。日夕游阙下,山水忆同游。

与幼遐、君贶兄弟同游白家竹潭

唐代 韦应物

清赏非素期,偶游方自得。前登绝岭险,下视深潭黑。
密竹已成暮,归云殊未极。春鸟依谷暄,紫兰含幽色。
已将芳景遇,复款平生忆。终念一欢别,临风还默默。

秋集罢还途中作,谨献寿春公、黎公

唐代 韦应物

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两无施。何以酬明德,岁晏不磷缁。
时节乃来集,欣怀方载驰。平明大府开,一得拜光辉。
温如春风至,肃若严霜威。群属所载瞻,而忘倦与饥。
公堂燕华筵,礼罢复言辞。将从平门道,憩车沣水湄。
山川降嘉岁,草木蒙润滋。孰云还本邑,怀恋独迟迟。

王母歌(一作玉女歌)

唐代 韦应物

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上游玄极杳冥中,
下看东海一杯水。海畔种桃经几时,千年开花千年子。
玉颜眇眇何处寻,世上茫茫人自死。

赠崔员外

唐代 韦应物

一别十年事,相逢淮海滨。还思洛阳日,更话府中人。
且对清觞满,宁知白发新。匆匆何处去,车马冒风尘。

贾常侍林亭燕集

唐代 韦应物

高贤侍天陛,迹显心独幽。朱轩骛关右,池馆在东周。
缭绕接都城,氤氲望嵩丘。群公尽词客,方驾永日游。
朝旦气候佳,逍遥写烦忧。绿林蔼已布,华沼澹不流。
没露摘幽草,涉烟玩轻舟。圆荷既出水,广厦可淹留。
放神遗所拘,觥罚屡见酬。乐燕良未极,安知有沉浮。
醉罢各云散,何当复相求。

送章八元秀才擢第往上都应制

唐代 韦应物

决胜文场战已酣,行应辟命复才堪。旅食不辞游阙下,
春衣未换报江南。天边宿鸟生归思,关外晴山满夕岚。
立马欲从何处别,都门杨柳正毵毵。

秋夜二首 其一

唐代 韦应物

庭树转萧萧,阴虫还戚戚。独向高斋眠,夜闻寒雨滴。

微风时动牖,残灯尚留壁。惆怅平生怀,偏来委今夕。

夜偶诗客操公作

唐代 韦应物

尘襟一潇洒,清夜得禅公。远自鹤林寺,了知人世空。
惊禽翻暗叶,流水注幽丛。多谢非玄度,聊将诗兴同。

效何水部二首

唐代 韦应物

玉宇含清露,香笼散轻烟。应当结沉抱,难从兹夕眠。
夕漏起遥恨,虫响乱秋阴。反复相思字,中有故人心。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唐代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九日沣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

唐代 韦应物

凄凄感时节,望望临沣涘。翠岭明华秋,高天澄遥滓。
川寒流愈迅,霜交物初委。林叶索已空,晨禽迎飙起。
时菊乃盈泛,浊醪自为美。良游虽可娱,殷念在之子。
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斯理。

同越琅琊山

唐代 韦应物

石门有雪无行迹,松壑凝烟满众香。
馀食施庭寒鸟下,破衣挂树老僧亡。

送宣城路录事

唐代 韦应物

江上宣城郡,孤舟远到时。云林谢家宅,山水敬亭祠。
纲纪多闲日,观游得赋诗。都门且尽醉,此别数年期。

南池宴钱子辛,赋得科斗

唐代 韦应物

临池见科斗,美尔乐有馀。不忧网与钩,幸得免为鱼。
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书。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