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善福精舍秋夜迟诸君

善福精舍秋夜迟诸君

唐代 韦应物

广庭独闲步,夜色方湛然。丹阁已排云,皓月更高悬。
繁露降秋节,苍林郁芊芊。仰观天气凉,高咏古人篇。
抚己亮无庸,结交赖群贤。属予翘思时,方子中夜眠。
相去隔城阙,佳期屡徂迁。如何日夕待,见月三四圆。

诗人韦应物的古诗

送豆卢策秀才

唐代 韦应物

岁交冰未泮,地卑海气昏。子有京师游,始发吴阊门。
新黄有远林,微绿生陈根。诗人感时节,行道当忧烦。
古来濩落者,俱不事田园。文如金石韵,岂乏知音言。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无为倦羁旅,一去高飞翻。

李博士弟以余罢官居同德精舍共有伊陆名山…聊以为答

唐代 韦应物

初夏息众缘,双林对禅客。枉兹芳兰藻,促我幽人策。
冥搜兹前哲,逸句陈往迹。仿佛陆浑南,迢递千峰碧。
从来迟高驾,自顾无物役。山水心所娱,如何更朝夕。
晨兴涉清洛,访子高阳宅。莫言往来疏,驽马知阡陌。

昙智禅师院

唐代 韦应物

高年不复出,门径众草生。时夏方新雨,果药发馀荣。
疏澹下林景,流暮幽禽情。身名两俱遣,独此野寺行。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沣上精舍荅赵氏外生伉

唐代 韦应物

远迹出尘表,寓身双树林。如何小子伉,亦有超世心。

担书从我游,携手广川阴。云开夏郊绿,景晏青山沈。

对榻遇清夜,献诗合雅音。所推苟礼数,于性道岂深。

隐拙在冲默,经世昧古今。无为率尔言,可以致华簪。

东郊

唐代 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虞获子鹿

唐代 韦应物

虞获子鹿,畜之城陬。园有美草,池有清流。
但见蹶蹶,亦闻呦呦。谁知其思,岩谷云游。

郡斋移杉

唐代 韦应物

擢干方数尺,幽姿已苍然。结根西山寺,来植郡斋前。
新含野露气,稍静高窗眠。虽为赏心遇,岂有岩中缘。

龙门游眺

唐代 韦应物

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
素怀出尘意,适有携手客。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缘云路犹缅,憩涧钟已寂。花树发烟华,淙流散石脉。
长啸招远风,临潭漱金碧。日落望都城,人间何役役。

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

唐代 韦应物

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林。我以养愚地,生君道者心。

郡斋赠王卿

唐代 韦应物

无术谬称简,素餐空自嗟。秋斋雨成滞,山药寒始华。
濩落人皆笑,幽独岁逾赊。唯君出尘意,赏爱似山家。

同韩郎中闲庭南望秋景

唐代 韦应物

朝下抱馀素,地高心本闲。如何趋府客,罢秩见秋山。
疏树共寒意,游禽同暮还。因君悟清景,西望一开颜。

新秋夜寄诸弟

唐代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咏徐正字画青蝇

唐代 韦应物

误点能成物,迷真许一时。笔端来已久,座上去何迟。
顾白曾无变,听鸡不复疑。讵劳才子赏,为入国人诗。

赠琮公

唐代 韦应物

山僧一相访,吏案正盈前。出处似殊致,喧静两皆禅。
暮春华池宴,清夜高斋眠。此道本无得,宁复有忘筌。

贾常侍林亭燕集

唐代 韦应物

高贤侍天陛,迹显心独幽。朱轩骛关右,池馆在东周。
缭绕接都城,氤氲望嵩丘。群公尽词客,方驾永日游。
朝旦气候佳,逍遥写烦忧。绿林蔼已布,华沼澹不流。
没露摘幽草,涉烟玩轻舟。圆荷既出水,广厦可淹留。
放神遗所拘,觥罚屡见酬。乐燕良未极,安知有沉浮。
醉罢各云散,何当复相求。

西涧即事示卢陟

唐代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送房杭州(孺复)

唐代 韦应物

专城未四十,暂谪岂蹉跎。风雨吴门夜,恻怆别情多。

送端东行

唐代 韦应物

世承清白遗,躬服古人言。从官俱守道,归来共闭门。
驱车何处去,暮雪满平原。

月溪与幼遐、君贶同游(时二子还城)

唐代 韦应物

岸筱覆回溪,回溪曲如月。沉沉水容绿,寂寂流莺歇。
浅石方凌乱,游禽时出没。半雨夕阳霏,缘源杂花发。
明晨重来此,同心应已阙。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21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