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唐代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临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一作:观)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译文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
突兀临神州,峥嵘如鬼工。
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
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一作:观)
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注释

注释
浮图:原是梵文佛陀的音译,这里指佛塔。慈恩寺浮图:即今西安市的大雁塔。
涌出:形容拔地而起。
世界:指宇宙。
磴:石级。盘:曲折。
突兀:高耸貌。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鬼工:非人力所能。
碍:阻挡。
惊风:疾风。
驰道:可驾车的大道。
宫馆:宫阙。
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五陵:指汉代五个帝王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及昭帝平陵。
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
胜因:佛教因果报应中的极好的善因。
挂冠:辞官归隐。
觉道:佛教的达到消除一切欲念和物我相忘的大觉之道。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创作背景

公元752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秋,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余人相和,岑参遂作此诗。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鉴赏

此诗开头两句:“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自下而上仰望,只见巍然高耸的宝塔拔地而起,仿佛从地下涌出,傲然耸立,直达天宫。用一“涌”字,增强了诗的动势,既勾勒出了宝塔孤高危耸之貌,又给宝塔注入了生机,将塔势表现得极其壮观生动。
接下去四句:“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临神州,峥嵘如鬼工。”写登临所见、所感,到了塔身,拾级而上,如同走进广阔无垠的宇宙,蜿蜒的石阶,盘旋而上,直达天穹。此时再看宝塔,突兀耸立,如神工鬼斧,简直不敢相信人力所及。慈恩寺塔,不仅雄伟,而且精妙。
再下去四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写登上塔顶所见,极力夸张塔体之高,摩天蔽日,与天齐眉,低头下望,鸟在眼下,风在脚下。这鸟和风,从地面上看,本是高空之物,而从塔上看,就成了低处之景,反衬宝塔其高无比。
下面八句,以排比句式依次描写东南西北四方景色。“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描绘东面山景,连绵起伏,如滚滚巨浪;“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状摹南面宫苑,青槐葱翠,宫室密布,金碧交辉;“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刻写西面秋色,金风习习,满目萧然,透着肃杀之气;“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写北边陵园,渭水北岸,座立着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它们是前汉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位君王的陵墓。当年,他们创基立业,轰轰烈烈,如今却默然地安息在青松之下。诗人对四方之景的描绘,从威壮到伟丽,从苍凉到空茫,景中有情,也寄托着诗人对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忧思。
末了四句,“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诗人想辞官事佛,此时,岑参得知,前方主将高仙芝出征大食,遭遇挫折;当朝皇帝唐玄宗,年老昏聩;朝廷之内,外戚宦官等祸国殃民;各方藩镇如安禄山、史思明等图谋不轨,真可谓“苍然满关中”,一片昏暗。诗人心中惆怅,认为佛家清净之理能使人彻悟,殊妙的善因又是自己向来的信奉,因此想学逢萌,及早挂冠而去,去追求无穷无尽的大觉之道。

诗人岑参的古诗

送韦侍御先归京(得宽字)

唐代 岑参

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风霜随马去,炎暑为君寒。
客泪题书落,乡愁对酒宽。先凭报亲友,后月到长安。

阻戎泸间群盗

唐代 岑参

南州林莽深,亡命聚其间。杀人无昏晓,尸积填江湾。
饿虎衔髑髅,饥乌啄心肝。腥裛滩草死,血流江水殷。
夜雨风萧萧,鬼哭连楚山。三江行人绝,万里无征船。
唯有白鸟飞,空见秋月圆。罢官自南蜀,假道来兹川。
瞻望阳台云,惆怅不敢前。帝乡北近日,泸口南连蛮。
何当遇长房,缩地到京关。愿得随琴高,骑鱼向云烟。
明主每忧人,节使恒在边。兵革方御寇,尔恶胡不悛。
吾窃悲尔徒,此生安得全。

送楚丘麹少府赴官

唐代 岑参

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微子城东面,梁王苑北边。
桃花色似马,榆荚小于钱。单父闻相近,家书早为传。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唐代 岑参

峨眉烟翠新,昨夜秋雨洗。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
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哀猿不可听,北客欲流涕。

送二十二兄北游寻罗中

唐代 岑参

斗柄欲东指,吾兄方北游。无媒谒明主,失计干诸侯。
夜雪入穿履,朝霜凝敝裘。遥知客舍饮,醉里闻春鸠。

郊行寄杜位

唐代 岑参

崷崒空城烟,凄清寒山景。秋风引归梦,昨夜到汝颍。
近寺闻钟声,映陂见树影。所思何由见,东北徒引领。

奉送李宾客荆南迎亲

唐代 岑参

迎亲辞旧苑,恩诏下储闱。昨见双鱼去,今看驷马归。
驿帆湘水阔,客舍楚山稀。手把黄香扇,身披莱子衣。
鹊随金印喜,乌傍板舆飞。胜作东征赋,还家满路辉。

宿东谿王屋李隐者

唐代 岑参

山店不凿井,百家同一泉。晚来南村黑,雨色和人烟。
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隐者不可见,天坛飞鸟边。

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

唐代 岑参

不谢古名将,吾知徐太常。年才三十馀,勇冠西南方。
顷曾策匹马,独出持两枪。虏骑无数来,见君不敢当。
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卿月益清澄,将星转光芒。
复居少城北,遥对岷山阳。车马日盈门,宾客常满堂。
曲池荫高树,小径穿丛篁。江鸟飞入帘,山云来到床。
题诗芭蕉滑,对酒棕花香。诸将射猎时,君在翰墨场。
圣主赏勋业,边城最辉光。与我情绸缪,相知久芬芳。
忽作万里别,东归三峡长。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唐代 岑参

不知造化初,此山谁开坼。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
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速驾畏岩倾,单行愁路窄。
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暂赤。凛凛三伏寒,巉巉五丁迹。
与时忽开闭,作固或顺逆。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蛮貊。
星当觜参分,地处西南僻。陡觉烟景殊,杳将华夏隔。
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始知德不修,恃此险何益。
相公总师旅,远近罢金革。杜母来何迟,蜀人应更惜。
暂回丹青虑,少用开济策。二友华省郎,俱为幕中客。
良筹佐戎律,精理皆硕画。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赜。
圣朝无外户,寰宇被德泽。四海今一家,徒然剑门石。

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唐代 岑参

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
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缑山西峰草堂作

唐代 岑参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
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

唐代 岑参

女几知君忆,春云相逐归。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
老竹移时小,新花旧处飞。可怜真傲吏,尘事到山稀。

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得寒字)

唐代 岑参

问吉转征鞍,安仁道姓潘。归期明主赐,别酒故人欢。
珠箔障炉暖,狐裘耐腊寒。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

唐代 岑参

大河南郭外,终日气昏昏。白鸟下公府,青山当县门。
故人是邑尉,过客驻征轩。不惮烟波阔,思君一笑言。

送王录事却归华阴

唐代 岑参

相送欲狂歌,其如此别何。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
仙掌云重见,关门路再过。双鱼莫不寄,县外是黄河。

汉上题韦氏庄

唐代 岑参

结茅闻楚客,卜筑汉江边。日落数归鸟,夜深闻扣舷。
水痕侵岸柳,山翠借厨烟。调笑提筐妇,春来蚕几眠。

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别业

唐代 岑参

郭南处士宅,门外罗群峰。胜概忽相引,春华今正浓。
山厨竹里爨,野碓藤间舂。对酒云数片,卷帘花万重。
岩泉嗟到晚,州县欲归慵。草色带朝雨,滩声兼夜钟。
爱兹清俗虑,何事老尘容。况有林下约,转怀方外踪。

与鄠县源少府泛渼陂(得人字)

唐代 岑参

载酒入天色,水凉难醉人。清摇县郭动,碧洗云山新。
吹笛惊白鹭,垂竿跳紫鳞。怜君公事后,陂上日娱宾。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唐代 岑参

似出栋梁里,如和风雨飞。掾曹有时不敢归,
谓言雨过湿人衣。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