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唐代 岑参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译文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自从放弃鱼钓生活,十余年来求见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可叹无路踏上天阶,又想回那隐居之乡。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仲秋季节来到东郡,已见天上降下寒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昨夜梦中回到故山,故山芳草色已枯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平明时分离开铁丘,太阳落山来到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仲秋分象多么萧条,雁飞声声南归故乡。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四面郊野阴云笼罩,一望无边昏暗无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长风阵阵吹动茅草,野火点点燃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故友您在匡城为官,政绩卓著名声正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姑且以我玉壶相赠,将它安投放友厅堂。

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注释

大梁:战国魏都,唐时为汴州治所。却寄:回寄。匡(kuāng)城主人:即《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之“周少府”。匡城,唐滑州属县,在今河南长垣西南。
一从:自从。鱼钓:指隐居生涯。
十载:自开元二十二年(734)作者“献书阙下”(《感旧赋》序)至天宝元年(742)作此诗时,历时九载,“十载”乃举其成数。干明王:向君王求取功名。干,干退,求取。明王,即明主,指皇帝。
谒(yè)天阶:谒见天子。天阶:登天的阶梯,这里指通向皇宫的台阶。
沧浪(làng):水名,具体地址说法不一,这里指隐居之地。
东郡:隋郡名,唐曰滑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岑此行大抵沿黄河先至滑州,再至匡城,复由匡城至铁丘,再到汴州。
雨霜:下霜,“雨”作动词。
夜:一作“日”。故山:指作者的少室旧居。
蕙(huì)草:香草。
平明:天亮的时候。铁丘:在今河南濮阳县北。
拔剌(bá là):象声词。鹅鶬(cāng):雁的别称。
阴气:阴冷的云雾。
晶光,光亮。
白茅:即茅草,至秋季而变白。
野火:一指原野上焚烧枯草所纵的火,一指磷火,即鬼火。枯桑:枯干的桑叶。
南燕:唐滑州胙城县(今河南延津东),汉代曰南燕县。胙城与匡城紧邻,故此处以南燕代指匡城。
籍籍:形容名声甚盛。
玉壶:取高洁之意。
君子:指周少府。

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赏析

诗歌一开头就回顾了自己十余年来坎坷的仕途经历及内心的苦闷彷徨。诗人“十五隐于高阳,二十献书厥下”(《感旧赋》),自开元二十三年出山,至此时已九年。“弃鱼钓”,说自己决心出仕,“十载”举其成数说于谓时间之长。“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两句概括了“十载干明王”的坎坷不退的经历,包含着屡遭挫折,不甘归去而又不得不归去的感叹。以上四句语意回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波澜,以颇为沉重的情调引起全诗。
次四句承上文“归沧浪”写归程中的苦闷心情。诗人在秋日辞京远行,一路唯见寒霜遍地,这景物衬托了诗人失意时的心灰意冷。在归程中,诗人特别突出“昨夜”之“梦”来加以描写,借以表现对“故山”的留恋,而故山却是“惠草色已黄”。如同“鹅鶬昨夜鸡,蕙草色已陈”(《暮秋山行》),“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等等诗句一样,表现出岁月已晚,宿愿难酬的叹息,也反映出进退两难的心境。
诗的以下八句承上继续写归程,而扣应题目“至大梁”,写到大梁后所见。诗人选定“薄暮”这一时间,有可能是写实,但也有以薄暮景色衬托沉重心情的用意。“仲秋萧条景”一句对大梁所见作了总的概括。以下便选择一些典型景物来写这样一个秋日薄暮的“萧条景”:南飞的鸿雁,阴暗的郊野,秋风和茅草,野火和枯桑,把大梁秋日的薄暮渲染得分外冷落凄凉。“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两句用极自然的语言极平常的形象,勾划出深秋郊野的典型环境诗人焦虑郁闷,百感交集的情怀通过这幅图景含蓄地烘托出来。
诗的最后四句,称赞故友声名,赠玉壶以慰勉朋友要像玉壶之冰为官清正廉洁,呼应题目“奇”字。
诗人西去长安干谒,失意东归,情绪十分低沉。此间的诗作中不止一次地对此有所抒发,如“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燃客梦,寒杆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如“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等等。《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一诗所表达的也是这种仕途失意后的低沉郁闷。从表现上说,这篇作品与上引诗句一样,多以景习情,显得十分含蓄而又深沉。

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创作背景

这篇作品为诗人离长安东行至大梁后的寄赠之作,创作于天宝元年(742)八月。

诗人岑参的古诗

巴南舟中夜市

唐代 岑参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流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杨固店

唐代 岑参

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
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长安只千里,何事信音稀。

送郭仆射节制剑南

唐代 岑参

铁马擐红缨,幡旗出禁城。明王亲授钺,丞相欲专征。
玉馔天厨送,金杯御酒倾。剑门乘嶮过,阁道踏空行。
山鸟惊吹笛,江猿看洗兵。晓云随去阵,夜月逐行营。
南仲今时往,西戎计日平。将心感知己,万里寄悬旌。

赠酒泉韩太守

唐代 岑参

太守有能政,遥闻如古人。俸钱尽供客,家计常清贫。
酒泉西望玉关道,千山万碛皆白草。辞君走马归长安,
忆君倏忽令人老。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唐代 岑参

佐郡已三载,岂能长后时。出关少亲友,赖汝常相随。
今旦忽言别,怆然俱泪垂。平生沧洲意,独有青山知。
州县不敢说,云霄谁敢期。因怀东谿老,最忆南峰缁。
为我多种药,还山应未迟。

送怀州吴别驾

唐代 岑参

灞上柳枝黄,垆头酒正香。春流饮去马,暮雨湿行装。
驿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覃怀人总喜,别驾得王祥。

安西馆中思长安

唐代 岑参

家在日出处,朝来起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梁州陪赵行军龙冈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得长字)

唐代 岑参

谁宴霜台使,行军粉署郎。唱歌江鸟没,吹笛岸花香。
酒影摇新月,滩声聒夕阳。江钟闻已暮,归棹绿川长。

下外江舟怀终南旧居

唐代 岑参

杉冷晓猿悲,楚客心欲绝。孤舟巴山雨,万里阳台月。
水宿已淹时,芦花白如雪。颜容老难赪,把镜悲鬓发。
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敝庐终南下,久与真侣别。
道书谁更开,药灶烟遂灭。顷来压尘网,安得有仙骨。
岩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唐代 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冬夕

唐代 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升仙桥

唐代 岑参

长桥题柱去,犹是未达时。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
名共东流水,滔滔无尽期。

登古邺城

唐代 岑参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风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唐代 岑参

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时王子欲应

唐代 岑参

夫子傲常调,诏书下征求。知君欲谒帝,秣马趋西周。
逸足何駸駸,美声实风流。学富赡清词,下笔不能休。
君家一何盛,赫奕难为俦。伯父四五人,同时为诸侯。
忆昨始相值,值君客贝丘。相看复乘兴,携手到冀州。
前日在南县,与君上北楼。野旷不见山,白日落草头。
客舍梨花繁,深花隐鸣鸠。南邻新酒熟,有女弹箜篌。
醉后或狂歌,酒醒满离忧。主人不相识,此地难淹留。
吾庐终南下,堪与王孙游。何当肯相寻,澧上一孤舟。

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

唐代 岑参

官舍临江口,滩声人惯闻。水烟晴吐月,山火夜烧云。
且欲寻方士,无心恋使君。异乡何可住,况复久离群。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唐代 岑参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
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
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送楚丘麹少府赴官

唐代 岑参

青袍美少年,黄绶一神仙。微子城东面,梁王苑北边。
桃花色似马,榆荚小于钱。单父闻相近,家书早为传。

与鲜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唐代 岑参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
前日深七盘,旷然见三巴。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
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
夜猿啸山雨,曙鸟鸣江花。过午方始饭,经时旋及瓜。
数公各游宦,千里皆辞家。言笑忘羁旅,还如在京华。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唐代 岑参

诏书下青琐,驷马还吴洲。束帛仍赐衣,恩波涨沧流。
微禄将及亲,向家非远游。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适出西掖垣,如到南徐州。归心望海日,乡梦登江楼。
大江盘金陵,诸山横石头。枫树隐茅屋,橘林系渔舟。
种药疏故畦,钓鱼垂旧钩。对月京口夕,观涛海门秋。
天子怜谏官,论事不可休。早来丹墀下,高驾无淹留。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85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