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宿王昌龄隐居

宿王昌龄隐居

唐代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译文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清溪流向深不可测的石门山谷,隐居的地方只有孤云相伴。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松林稍头透出微微月光,这清幽的月光也好像专为您送来的。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茅亭夜静花影好像已恬然入梦,种有药草的院子到处都是斑斑苔痕。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我也想要像他这般辞去世俗之累,与西山的鸾鹤为群去了。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注释

测:一作“极”。
隐处:隐居的地方。唯:只有。
犹:还,仍然。
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药院:种芍药的庭院。滋:生长着。
余:我。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写诗人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颔联“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诗人宿在此处,举头望去,松树梢头,一弯明月慢慢升起,光照入室。“君”指王昌龄。说王昌龄虽不在这里了,明月多情,却仍来陪伴着他的客人。王昌龄隐居处清贫幽雅,只有一座孤零零的茅亭。“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是说夜宿茅亭,看见窗外团团花影,错落斑驳;而到院子里,则看见莳养的各种药草,依然生长得很好,只是由于长久没有人来往,路边已长满了青苔。这似乎只是写隐逸生活的情趣,其实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对王昌龄没有坚持退隐的惋惜心情。
尾联就写诗人自己的归志以及对朋友的讽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群,往来尽仙灵”语,与鸾鹤合群,与仙灵为伴,即表示要终身归隐。这里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心志,也有对朋友的期待。“亦”字很妙,此时王昌龄已登仕途,常建却借赞扬王昌龄归隐之处,说我也要跟随你一起归隐。这是故意这样说,是对王昌龄一种善意的讽劝。这是本诗的主题所在,是与题目《宿王昌龄隐居》的意思相合的。也即是说,常建是在招王昌龄归隐,与本文开头所介绍的《鄂渚招王昌龄张偾》一诗同其旨趣。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创作背景

常建和王昌龄是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此诗即作于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石门山时。常建夜宿故人旧时隐居之处,触景生情,遂作此篇。

诗人常建的古诗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 一作:竹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 一作:俱寂;但余 一作:惟闻)

鄂渚招王昌龄张偾

唐代 常建

刈芦旷野中,沙土飞黄云。天晦无精光,茫茫悲远君。
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曛。春雁又北飞,音书固难闻。
谪居未为叹,谗枉何由分。午日逐蛟龙,宜为吊冤文。
翻覆古共然,名宦安足云。贫士任枯槁,捕鱼清江濆。
有时荷锄犁,旷野自耕耘。不然春山隐,溪涧花氤氲。
山鹿自有场,贤达亦顾群。二贤归去来,世上徒纷纷。

送楚十少府

唐代 常建

微风吹霜气,寒影明前除。落日未能别,萧萧林木虚。
愁烟闭千里,仙尉其何如。因送别鹤操,赠之双鲤鱼。
鲤鱼在金盘,别鹤哀有馀。心事则如此,请君开素书。

江上琴兴

唐代 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吊王将军墓

唐代 常建

嫖姚北伐时,深入强千里。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张公子行(一作古意)

唐代 常建

日出乘钓舟,袅袅持钓竿。涉淇傍荷花,骢马闲金鞍。
侠客白云中,腰间悬辘轳。出门事嫖姚,为君西击胡。
胡兵汉骑相驰逐,转战孤军西海北。百尺旌竿沉黑云,
边笳落日不堪闻。

送宇文六

唐代 常建

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高楼夜弹筝

唐代 常建

高楼百馀尺,直上江水平。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

唐代 常建

羸马朝自燕,一身为二连。忆亲拜孤冢,移葬双陵前。
幽愿从此毕,剑心因获全。孟冬寒气盛,抚辔告言旋。
碣石海北门,馀寇惟朝鲜。离离一寒骑,袅袅驰白天。
生别皆自取,况为士卒先。寸心渔阳兴,落日旌竿悬。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唐代 常建

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秦天无纤翳,郊野浮春阴。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
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代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渔浦

唐代 常建

春至百草绿,陂泽闻鶬鹒.别家投钓翁,今世沧浪情。
沤纻为缊袍,折麻为长缨。荣誉失本真,怪人浮此生。
碧水月自阔,安流净而平。扁舟与天际,独往谁能名。

张天师草堂

唐代 常建

灵溪宴清宇,傍倚枯松根。花药绕方丈,瀑泉飞至门。
四气闭炎热,两崖改明昏。夜深月暂皎,亭午朝始暾。
信是天人居,幽幽寂无喧。万壑应鸣磬,诸峰接一魂。
遂登仙子谷,因醉田生樽。时节开玉书,窅映飞天言。
心化便无影,目精焉累烦。忽而与霄汉,寥落空南轩。

张公子行

唐代 常建

一作古意
日出乘钓舟,袅袅持钓竿。
涉淇傍荷花,骢马闲持鞍。
侠客(使君)白云中,腰间悬辘轳。
出门事嫖姚,为君西击胡。
胡兵汉骑相驰逐,转战孤军西海(海西)北(曲)。
百尺旌竿沉黑云,边笳落日不堪闻。

昭君墓

唐代 常建

汉宫岂不死,异域伤独没。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送陆擢

唐代 常建

圣代多才俊,陆生何考槃。南山高松树,不合空摧残。
九月湖上别,北风秋雨寒。殷勤叹孤凤,早食金琅玕.

赠三侍御

唐代 常建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干。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
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
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
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逸翮望绝霄,见欲凌云端。
层台何其高,山石流洪湍。固知非天池,鸣跃同所欢。
谁念独枯槁,四十长江干。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
折翮悲高风,苦饥候朝餐。湖月映大海,天空何漫漫。
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吟彼乔木诗,一夕常三叹。

第三峰

唐代 常建

西山第三顶,茅宇依双松。杳杳欲至天,云梯升几重。
莹魄杳玉虚,以求鸾鹤踪。逶迤非天人,执节乘赤龙。
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容。孤辉上烟雾,馀影明心胸。
愿与黄麒麟,欲飞而莫从。因寂清万象,轻云自中峰。
山暝学栖鸟,月来随暗蛩。寻空静馀响,袅袅云溪钟。

仙谷遇毛女意知是秦宫人

唐代 常建

溪口水石浅,泠泠明药丛。入溪双峰峻,松栝疏幽风。
垂岭枝袅袅,翳泉花濛濛。夤缘斋人目,路尽心弥通。
盘石横阳崖,前流殊未穷。回潭清云影,瀰漫长天空。
水边一神女,千岁为玉童。羽毛经汉代,珠翠逃秦宫。
目觌神已寓,鹤飞言未终。祈君青云秘,愿谒黄仙翁。
尝以耕玉田,龙鸣西顶中。金梯与天接,几日来相逢。

张山人弹琴

唐代 常建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
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
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簪。
常建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4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