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元夕午门赐观灯 其二

元夕午门赐观灯 其二

明代 金幼孜

天仗森森列宝台,教坊初进鼓台雷。金莲夜放轻寒散,绛蜡春融瑞气回。

仙乐慢调双玉管,紫宸频上万年杯。传柑岁岁承恩渥,感遇深惭负不才。

诗人金幼孜的古诗

都门晓望

明代 金幼孜

春满皇都淑气清,偶来纵目一舒情。远山漠漠平临野,绿柳依依半出城。

负郭牛羊初散牧,隔花莺鸟自和鸣。玉泉近绕宫墙过,香雾遥从岛树生。

天上旌旗回仗影,人间箫管杂歌声。也知圣代多恩泽,况是丰年乐太平。

东梅八景为刑部郎中郭鼎贞题 其五 竹冈晚照

明代 金幼孜

翠竹冈头景物幽,长天落日澹悠悠。几家返照催砧杵,半壁新蟾入画楼。

高垄牛归樵己散,沧溪渔罢网初收。故家迢递金川外,犹忆登临共唱酬。

和答庶吉士杨之宜就柬宗豫大学士士奇谕德及翰林诸同志 其四

明代 金幼孜

太平海宇被皇风,御辇时巡出风重。献纳极惭才力薄,遭逢更荷圣恩浓。

未忘退直联车骑,犹忆同朝听早钟。回首帝京天咫尺,钟山云气尽成龙。

奉和学士胡公春日陪驾同游万岁山 其十

明代 金幼孜

侍宴分瑶席,莺花照绮罗。中官催赐酒,光禄为笼鹅。

汉业千秋盛,尧年万寿多。愿言歌圣德,勒石照岩阿。

题爱同堂卷

明代 金幼孜

严亲久沦没,慈母幸康宁。鞠育同恩爱,悲欢异死生。

倚门犹慰意,陟岵不胜情。锡类资纯孝,乡闾有令名。

送人赴遵化主簿

明代 金幼孜

昔闻作簿数仇香,文采如君更香当。岂谓凤鸾栖枳棘,终看骐骥骋康庄。

花前对酒清歌发,马上看山别意长。珍重到官敷善政,都门翘首日相望。

奉和学士胡公春日陪驾同游万岁山 其一

明代 金幼孜

凤辇游仙岛,春残花尚浓。龙纹蟠玉砌,莺语度瑶宫。

香雾浮高树,祥云丽碧空。五城双阙外,宛在画图中。

寄长洲周广文

明代 金幼孜

风雪大如许,怀人将柰何。春归双鬓老,腊尽一年过。

泮水菁莪意,淮南桂树歌。玉堂叨笔砚,感激受恩多。

夏日喜雨写怀 其九

明代 金幼孜

自谓年非迈,谁知老见侵。静观天地化,洞识古人心。

积雨生座润,微凉解郁襟。何时乞恩泽,归老遂投簪。

赠李君元珙致仕还家 其二

明代 金幼孜

客路驱驰四十年,一朝解组赋年田。柴桑独见陶潜去,盘谷谁如李愿贤。

鸿鹄九霄随返旆,烟波万里送年船。都门把别情无限,老我空吟桂树篇。

写怀十首录寄诸兄弟 其三

明代 金幼孜

慈亲日夜系深思,梦里常怀见面迟。近得好音相慰藉,为言强健胜前时。

万寿圣德诗 其一

明代 金幼孜

天眷皇明膺宝祚,德隆圣母集繁禧。涂山启夏同前代,太姒兴周比昔时。

闺阃只今资善教,邦家政此赖维持。太平海宇同欢庆,万岁千春仰圣慈。

元夕午门赐观灯 其二

明代 金幼孜

天仗森森列宝台,教坊初进鼓台雷。金莲夜放轻寒散,绛蜡春融瑞气回。

仙乐慢调双玉管,紫宸频上万年杯。传柑岁岁承恩渥,感遇深惭负不才。

题萧氏虎溪卷

明代 金幼孜

长溪如虎踞,卜宅自何年。水影通帘幕,云光照简编。

晚凉开竹径,春暖种芝田。何日寻幽隐,清谈煮石泉。

赠江阴严训导

明代 金幼孜

春宫方进贺,行李又言旋。冰雪三冬候,关河万里天。

斯文慎自保,交谊久愈坚。泮水诸生在,瞻思意独悬。

玉堂晚出

明代 金幼孜

玉堂初罢直,缓步散鸣珂。城阙日将暮,河桥风更多。

岁华渐摇落,人事易蹉跎。未有田园计,谋生将柰何。

同杨少傅蹇夏二尚书过山寺

明代 金幼孜

野寺浑萧索,经行驻马鞍。饥乌啼树杪,独犬吠云端。

小酌僧同话,新炊客共餐。题诗记行迹,偶得共盘桓。

为王侍讲时彦题秋意图

明代 金幼孜

长天带远景,绝岛含秋意。桥响客时过,竹深门独闭。

苍烟迥萧瑟,落日生迢递。回首大江西,故山何处是。

朝回独坐忆幼男武安 其一

明代 金幼孜

每日朝回对板扉,一回相忆一回悲。阶前独步寻行迹,犹想牵衣似昔时。

题墨竹寄赵君公复 其二

明代 金幼孜

潇洒渭川上,数竿净如许。秋思满江南,寒烟淡疏雨。

金幼孜

金幼孜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
► 47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