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夜泊吴江

夜泊吴江

清代 纪昀

已是银蟾挂柳梢,才收官舫泊塘拗。昏烟欲合孤城闭,远水微明小港交。

寒鹭多情时近客,栖乌贪睡懒离巢。玲珑方塔犹相伴,一夜风铃尽意敲。

诗人纪昀的古诗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八

清代 纪昀

户籍题名五种分,虽然同住不同群。就中多赖乡三老,雀鼠时时与解纷。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七

清代 纪昀

戍楼四面列高峰,半扼荒途半扼冲。惟有山南风雪后,许教移帐度残冬。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三

清代 纪昀

银瓶随意汲寒浆,凿井家家近户旁。只恨青春二三月,却携素绠上河梁。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六

清代 纪昀

藁砧不拟赋刀环,岁岁携家出玉关。海燕双栖春梦稳,何人重唱望夫山。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五

清代 纪昀

初开两郡版图新,百礼都依故事陈。只有东郊青鸟到,无人箫鼓赛芒神。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五

清代 纪昀

蛱蝶花边又柳边,晚春篱落早秋天。只怜翔粉无多少,叶叶黄衣小似钱。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清代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九

清代 纪昀

双城夹峙万山围,旧号虽存旧址非。孤木地旁秋草没,降蕃指点尚依稀。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九

清代 纪昀

闽海迢迢道路难,西人谁识小龙团。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九

清代 纪昀

澄彻戎盐出水涯,分明青玉净无瑕。犹嫌不及交河产,一色轻红似杏花。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十二

清代 纪昀

乌巾垫角短衫红,度曲谁如鳖相公。赠与桃花时颒面,筵前何处不春风。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五

清代 纪昀

摇曳兰桡唱采莲,春风明月放灯天。秦人只识连钱马,谁教歌儿荡画船。

读小元和鹑衣子传戏题转韵

清代 纪昀

声声鶗鴂东风急,瞥眼飞红觅不及。蝶衣粉褪碎缡褷,香魂犹抱空枝泣。

斜阳芳草谁长吟,别鹤一曲伤春心。手中尺半铁绰板,铸成曾费千黄金。

可怜破衲重重补,不是寻常春线缕。柔情宛转引成丝,百折千回无处数。

缠头十万酣春风,倾家买笑宁惟公。乞食落魄不自讳,嗟哉兀傲真英雄。

闻有丹青传好事,吾虽未见知其意。绿惨红愁儿女情,天高地阔风云气。

河中石兽

清代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乌鲁木齐杂诗之神异 其一

清代 纪昀

灵光肸蚃到西陲,齐拜城南壮穆祠。神马骁腾曾眼见,人间衔勒果难施。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四

清代 纪昀

秋禾春麦陇相连,绿到晶河路几千。三十四屯如绣错,何劳转粟上青天。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十

清代 纪昀

吐蕃部落久相亲,卖果时时到市闉。恰似春深梁上燕,自来自去不关人。

自题秋山独眺图

清代 纪昀

秋山高不极,盘磴入烟雾。仄径莓苔滑,猿猱不敢步,杖策陟巉岩,披榛寻微路。

直上万峰巅,振衣独四顾。秋风天半来,奋迅号林树。

俯见豺狼蹲,侧闻虎豹怒。立久心茫茫,悄然生巩惧。

置身岂不高,时有蹉跌虑。徙倚将何依,凄切悲霜露。

微言如可闻,冀与孙登遇。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一

清代 纪昀

界画棋枰绿几层,一年一度换新塍。风流都似林和靖,担粪从来谢不能。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五

清代 纪昀

西到宁边东阜康,狐踪处处认微茫。谋衣却比羊裘易,粲粲临风一色黄。

纪昀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112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