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二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二

清代 纪昀

依依红柳满滩沙,颜色何曾似绛霞。若与绿杨为伴侣,蜡梅通谱到梅花。

诗人纪昀的古诗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十

清代 纪昀

绿野青筹界限明,农夫有畔不须争。江都留得均田法,只有如今塞外行。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八

清代 纪昀

山城是处有弦歌,锦帙牙签市上多。为报当年郑渔仲,儒书今过斡难河。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六

清代 纪昀

亦有新蝉噪晚风,小桥流水绿阴中。人言多是遗蝗化,果觉依稀似草虫。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三

清代 纪昀

露叶翻翻翠色铺,小园多种淡巴菰。红潮晕颊浓于酒,别调氤氲亦自殊。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八

清代 纪昀

界破山光一片青,温暾流水碧泠泠。游人倘有风沂兴,只向将军借幔亭。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二十一

清代 纪昀

断壁苔花十里长,何年雄镇控西羌。金瓶舍利行人息,筑塔当从阿育王。

河中石兽

清代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转转 一作:再转)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一

清代 纪昀

界画棋枰绿几层,一年一度换新塍。风流都似林和靖,担粪从来谢不能。

乌鲁木齐杂诗之神异 其四

清代 纪昀

筑城掘土土深深,邪许相呼万杵音。怪事一声齐注目,半钩新月藓花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八

清代 纪昀

南北封疆画界匀,云根两面翠嶙峋。中间岩壑无人迹,合付山灵作守臣。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十六

清代 纪昀

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

韩桂舲秋曹出其先世洽隐园三友图属题

清代 纪昀

黄神符已合,玄女图先献。尚留女罔潺,方遘蚩尤乱。

秦陇突鸱鸣,中冀惊龙战。骇浪荡沃焦,妖星临震旦。

数穷幽兰轩,系赘灵光殿。蟠井笑黄龙,渡江闻白雁。

是炳势已危,阎马权仍擅。运方值百六,险岂当十万。

蚁穴侯王空,牛角山河换。嗟哉玉马朝,凄矣铜驼叹。

谁知松桧林,别有渔樵伴。荐早谢元长,寿耻祝师宪。

颍水不事尧,桃源刚识汉。诗筒自往还,酒国时游宴。

四皓才少一,六逸适得半。自咏田家诗,寄怀《高士传》。

迹偶托仙佛,心原游汗漫。人往风已微,画图如觌面。

天外冥冥鸿,落影瞥一见。何人挥五弦,目送烟霄畔。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一

清代 纪昀

白狼苍豹绛毛熊,雪岭时时射猎逢。五个山头新雨后,春泥才见虎蹄踪。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七

清代 纪昀

收麦初完收谷忙,三春却不入官仓。可怜粒粒珍珠滑,人道多输饼饵香。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七

清代 纪昀

剪剪西风院落深,夜凉是处有蛩音。秦人不解金笼戏,一任篱根彻晓吟。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十四

清代 纪昀

山珍入馔只寻常,处处深林是猎场。若与分明评次第,野骡风味胜黄羊。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九

清代 纪昀

闽海迢迢道路难,西人谁识小龙团。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三十一

清代 纪昀

鸭绿鹅黄满市中,霜刀供馔缕轻红。加餐便忆坤司马,不比无端主簿虫。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四十

清代 纪昀

谁言天马海西头,八骏从来不易求。六印三花都阅遍,何曾放眼看骅骝。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九

清代 纪昀

澄彻戎盐出水涯,分明青玉净无瑕。犹嫌不及交河产,一色轻红似杏花。

纪昀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112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