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注释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只有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诗人白居易的古诗

云门寺

唐代 白居易

昨夜有风雨,云奔天地合。
龙吟古石楼,虎啸层岩阁。
幽意未尽怀,更行三五匝。

疑梦二首

唐代 白居易

莫惊宠辱虚忧喜,莫计恩雠浪苦辛。
黄帝孔丘无处问,安知不是梦郑身。
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
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

晚春酒醒寻梦得

唐代 白居易

料合同惆怅,花残酒亦残。醉心忘老易,醒眼别春难。
独出虽慵懒,相逢定喜欢。还携小蛮去,试觅老刘看。

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予亦次焉…纪之传好事者

唐代 白居易

七人五百七十岁,拖紫纡朱垂白须。手里无金莫嗟叹,
尊中有酒且欢娱。诗吟两句神还王,酒饮三杯气尚粗。
嵬峨狂歌教婢拍,婆娑醉舞遣孙扶。天年高过两疏傅,
人数多于四皓图。除却三山五天竺,人间此会更应无。

辱牛仆射相公一札兼寄三篇寄怀雅意多兴味亦

唐代 白居易

忧悲欲作煎心火,荣利先为翳眼尘。

秦吉了

唐代 白居易

秦吉了,
出南中,
彩毛青黑花颈红。
耳聪心慧舌端巧,
鸟语人言无不通。
昨日长爪鸢,
今朝大嘴鸟。
鸢捎乳燕一窠覆,
乌琢母鸡双眼枯。
鸡号堕地燕惊去,
然后拾卵攫其雏。
岂无雕与鹗?
嗉中肉饱不肯搏。
亦有鸾鹤群,
闲立扬高如不闻。
秦吉了,
人云尔是能言鸟,
岂不见鸡燕之冤苦?
吾闻凤凰百鸟主,
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
安用噪噪闲言语。

德宗皇帝挽歌词四首 其二

唐代 白居易

虞帝南巡后,殷宗谅闇中。初辞铸鼎地,已闭望仙宫。

晓落当陵月,秋生满旆风。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唐代 白居易

郑君得自然,虚白生心胸。
吸彼沆瀣精,凝为冰雪容。
大君彼元初,求贤致时雍。
蒲轮入翠微,迎下天台峰。
赤城别松乔,黄阁交夔龙。
俯仰受三命,从容辞九重。
出笼鹤翩翩,归林凤雍雍。
在火辨良玉,经霜识彼松。
新居寄楚山,山碧溪溶溶。
丹灶烧烟煴,黄精花丰茸。
蕙帐夜琴澹,桂尊春酒浓。
时人不到处,苔石无尘踪。
我今何为者,趋世身龙钟。
不向林壑访,无由朝市逢。
终当解尘缨,卜筑来相从。

雪夜对酒招客

唐代 白居易

帐小青毡煖,杯香绿蚁新。醉怜今夜月,欢忆去年人。

闇落灯花烬,闲生草座尘。慇勤报弦管,明日有嘉宾。

与梦得偶同到敦诗宅,感而题壁

唐代 白居易

山东才副苍生愿,川上俄惊逝水波。履道凄凉新第宅,
宣逝零落旧笙歌。园荒唯有薪堪采,门冷兼无雀可罗。
今日相逢偶同到,伤心不是故经过。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其六

唐代 白居易

天秋无片云,地静无纤尘。团团新晴月,林外生白轮。

忆昨阴霖天,连连三四旬。赖逢家酝熟,不觉过朝昏。

私言雨霁后,可以罢馀尊。及对新月色,不醉亦愁人。

床头残酒榼,欲尽味弥淳。携置南檐下,举酌自殷勤。

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乃知阴与晴,安可无此君。

我有乐府诗,成来人未闻。今宵醉有兴,狂咏惊四邻。

独赏犹复尔,何况有交亲。

赠张处士山人

唐代 白居易

萝襟蕙带竹皮巾,虽到尘中不染尘。每见俗人多惨澹,
惟逢美酒即殷勤。浮云心事谁能会,老鹤风标不可亲。
世说三生如不谬,共疑巢许是前身。

时热少客,因咏所怀

唐代 白居易

冠栉心多懒,逢迎兴渐微。况当时热甚,幸遇客来稀。
湿洒池边地,凉开竹下扉。露床青篾簟,风架白蕉衣。
院静留僧宿,楼空放妓归。衰残强欢宴,此事久知非。

采地黄者

唐代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凌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舟中读元九诗

唐代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村居卧病三首 其一

唐代 白居易

戚戚抱羸病,悠悠度朝暮。夏木才结阴,秋兰已含露。

前日巢中卵,化作雏飞去。昨日穴中虫,蜕为蝉上树。

四时未尝歇,一物不暂住。唯有病客心,沈然独如故。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

唐代 白居易

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为报野僧岩客道,偷闲气味胜长闲。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和寄乐天

唐代 白居易

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

近闻屈指数,元某与白乙。旁爱及弟兄,中权避家室。

松筠与金石,未足喻坚密。在车如轮辕,在身如肘腋。

又如风云会,天使相召匹。不似势利交,有名而无实。

顷我在杭岁,值君之越日。望愁来仪迟,宴惜流景疾。

坐耀黄金带,酌酡赪玉质。酣歌口不停,狂舞衣相拂。

平生赏心事,施展十未一。会笑始哑哑,离嗟乃唧唧。

饯筵才收拾,征棹遽排比。后恨苦绵绵,前欢何卒卒。

居人色惨淡,行子心纡郁。风袂去时挥,云帆望中失。

宿酲和别思,目眩心忽忽。病魂黯然销,老泪凄其出。

别君只如昨,芳岁换六七。俱是官家身,后期难自必。

江郎山

唐代 白居易

林虑双童长不食,江郎三子梦还家。
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共烟霞。

途中感秋

唐代 白居易

节物行摇落,年颜坐变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941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