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杂感

杂感

清代 黄景仁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杂感译文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黄景仁杂感注释

注释
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
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
薄幸:对女子负心。
谶:将来会应验的话。

黄景仁杂感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本诗基调: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一个“只”字仿佛自嘲,实是发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不平鸣,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言也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风中飞蓬飘尽悲歌之气,一片禅心却只换得薄幸之名。宋道潜诗有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如此清妙之音被作者如此化用,倒成了牢骚满腹的出气筒。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薄幸,对女子负心。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颈联更是狂放愤慨:世上的人十之八九只配让人用白眼去看,好似当年阮籍的做派;“百无一用是书生”更是道出了后来书生的酸涩心事,此句既是自嘲,亦是醒世。
尾联说不要因为诗多说愁,成了谶语,春鸟与秋虫一样要作声。不是只能作春鸟欢愉,秋虫愁苦一样是一种自然。此句传承以上愤慨之气,再次将作者心中的不平推至高潮。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诗歌,除了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苦的情怀,也常常发出不平的感慨。七言律诗《杂感》就是这样的一首诗。

黄景仁杂感创作背景

七言律诗《杂感》,是黄仲则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写的,当时黄仲则二十岁。黄仲则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朋友都劝他“愁苦的诗歌不是好的预言”,但是黄仲则坚持不平则鸣,回顾自己二十年“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发出不平的感慨。

诗人黄景仁的古诗

雪后集陶然亭先归道登黑窑厂

清代 黄景仁

城南有高亭,亭与城相向。城雉衔西山,走青嶂。残云时一白,破碎失山状。

对山开长筵,兴酣酒力王。中有清气通,逌然发高唱。

入座皆俊物,能容我跌宕。转嫌眼界窄,三面碍屏障。

欲撤不可得,悄焉思远飏。疾觅快马骑,径去不复让。

岂困困酒逸,略似放翁放。一里得高台,于此足辽旷。

野风四面合,始觉所居亢。尺五韦杜天,幕我作行帐。

城远随野阔,一线空烟漾。入云翻冻旗,暮角隐悲壮。

北眺瓦一垤,万户走鳞浪。倏被暝色催,几处远镫亮。

九门将传钥,三殿久散仗。而我此徘徊,清绝转凄怆。

回忆亭中人,不见此台上。兴至各有适,何必两相望。

抚景伤我心,愿托陶家葬。去去应复来,行行重惆怅。

别老母

清代 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横江春词 其二

清代 黄景仁

不羡成都濯锦新,鸭头一色皱鱼鳞。逢人都道风波恶,如此横江思煞人。

都门秋思(四首选二)

清代 黄景仁

其一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其二
侧身人海叹栖迟,浪说文章擅色丝。
倦客马卿谁买赋,诸生何武漫称诗。
一梳霜冷慈亲发,半甑尘凝病妇炊。
寄语绕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虞忠肃祠

清代 黄景仁

毡帐如云甲光黑,饮马完颜至江北。六州连弃两淮墟,半壁江东死灰色。

雍公仓卒来犒师,零星三五残兵随。勤王一呼草间集,督军不来来亦迟。

万八千人同一泣,卓然大阵如山立。海陵走死贼臣诛,顺昌以来无此捷。

降旗斫倒十丈长,六飞安稳回建康。此时长驱有八可,以笏画地言琅琅。

不可与言言不必,肯复中原岂今日?五路烽烟百战平,二巴门户崇朝失。

即今青史尚馀悲,即今战处留荒祠。寒芦半没杨林口,白浪犹冲采石矶。

江淮制置亦人杰,下流观望何无策?再造居然赖此人,不是儒生敢轻敌!

肃爽须眉一代雄,谁令遗骨老蚕丛?招魂纵有归来日,应在吴山第一峰。

移家来京师

清代 黄景仁

江乡愁米贵,何必异长安!排遣中年易,支持八口难。

毋须怨漂泊,且复话团圞。预恐衣裘薄,难胜蓟北寒。

绮怀

清代 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望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又用前韵题翁覃溪所摹和靖秋凉三君二札

清代 黄景仁

放鹤空亭倚孤麓,残梅零落湖波渌。寥寥遗墨在人间,不共沈薶一簪玉。

三君八郎知阿谁,得识此公皆不俗。念友期听烟寺钟,联游迟剪风船烛。

菱角少许致不难,寄钱二索愁未足。寻常语妙书更遒,此亦何羡西台肉。

学士双钩宛入神,诗境停云互收录。须眉仿佛想见之,归卧梦绕西湖曲。

空山无人独立久,夜深似有风敲竹。乞摹万本映窗光,洗眼新泉浸寒菊。

元日大妻叠前韵

清代 黄景仁

昨宵连巷喧索逋,我亦瑟缩羞妻孥。朝来抹眵忽失笑,一天快妻云模糊。

九重阊阖玉为阙,千门阛阓天开图。三元节见三白端,田公赫赫言岂诬。

虮臣称贺孰为达,亦感鼓铸随鸿炉。端坑呵冻晕鸲鹆,闽盏试茶温鹧鸪。

不令俗物扰清供,只除哦诗一事无。亟谋岁饮倾市沽,家人围坐言呫嚅。

闭门一任烧连寝,隔舍或惊烟起厨。果然一醉万愁失,不用辟恶新桃符。

秋兴并序

清代 黄景仁

白发本至公,不上松期头。蓬壶一水隔,大药知难求。

奈何处一世,俯仰同累囚。未识生人乐,行将成土邱。

回风荡四壁,日影何脩脩。恨随孤蓬发,思逐纤尘流。

嗟余未闻道,何能齐短修。徵衰非一端,泪下不可收。

送韦书城南归

清代 黄景仁

夜灯分作江南梦,看尔风尘竟拂衣。湖上酒徒齐拍手,一天秋与故人归。

饥乌

清代 黄景仁

哑哑啼乌翅倒垂,托身偏择最高枝。向人不是轻开口,为有区区反哺私。

将之京师杂别(六首选—)

清代 黄景仁

翩与归鸿共北征,登山临水黯愁生。
江南草长莺飞日,游子离邦去里情。
五夜壮心悲伏枥,百年左计负躬耕。
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

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

清代 黄景仁

元瑜笔札仲宣诗,众手传观绝妙辞。万事不如知己乐,一灯常记对床时。

雨云翻覆随流辈,裘马轻肥让市儿。可奈离心争一寸,每逢君弟辄相思。

桂未谷明经以旧藏山谷诗孙铜印见赠

清代 黄景仁

我友曲阜冬卉子,六书摹印真吾师。铸金同用范沙法,颠倒斯籀同儿嬉。

柳闲锻灶每相过,箧中字书随所携。脱囊赠我一铜印,精绝审是泼蜡为。

朱文字减土数一,仿佛西江派中人所遗。不然即是吾家子耕绍谷辈,云山谷孙系以诗。

鸾翔虬结一入手,我欲拜赐心然疑。我祖诗可祖天下,凡能诗者宜当之。

若资华胄便窃据,不患造物嗔吾私。虽然一语敢相质,斯道不绝危累棋。

文章千古一元气,支分派别徒费词。几人眼光认针芥,学者蚁附缘条枝。

雄深一变为饤饾,精华已竭存糟醨。康庄不由入鼠穴,细寻牛毛披茧丝。

强将谱系溷初祖,九原可作夫谁欺。摩围派衍源屡竭,皖公云封人莫窥。

我生衰门更才劣,岂有笔力能振支。但将此印印家集,一编世守侪尊彝。

北平学士今巨手,后先心印无差池。李洪之编任史注,薰蕤灌露穷搜披。

埽除荆莽出光焰,我翁斯文今在兹。不信请将我言质,报赠愧匪琼琚辞。

三月一日道中偶成

清代 黄景仁

马上年华似掷梭,雨颠风驶奈愁何。三分花事二分去,九十春光六十过。

几阵箫声山店远,一鞭柳色酒旗多。压鞍诗思何能遣,半为怀人感逝波。

题钱雨楼图照

清代 黄景仁

天然臞隐骨嵯峨,破絮蒙头自苦哦。残雪一峰相对立,不知清气落谁多!

横江阻风

清代 黄景仁

洲若香消岸荻秋,离人虚系五更舟。晓来谁唱横江曲,恶浪无情也白头。

将至芜湖忆文子容甫

清代 黄景仁

向晓离亭举客杯,青山一路送人来。际天无树知江近,极浦有帆和雨开。

吊古空滩馀战舰,悲秋斜日上层台。故人回首重城外,为报离肠巳九回。

和容甫三首 其一

清代 黄景仁

三五读书策,结怀嵇阮俦。生身苦非时,不得同遨游。

横几览禹贡,灵产郁九州。邂逅岂不识,索处谁相谋。

驱车涉伊洛,仗剑于王侯。纷华敢驰慕,邱垤不满眸。

风禽愧短翮,出谷徒啁啾。乃知天下士,定在风尘收。

衔吁返征驾,矫望立路周。长此求友心,六合何悠悠。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5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