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代 李商隐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译文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暂且借着这杯酒遣散无聊,不要损坏了你的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着。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注释

注释
离亭:离别的驿亭,即驿站,是离别处。
赋得折杨柳:赋诗来咏折柳送别。《折杨柳》是曲子名。
送:遣散。
无憀(liáo):即无聊,无所依赖,指愁苦。
愁眉与细腰:柳叶比眉,柳枝的柔软比腰,有双关意。
争拟:怎拟,即不拟,即为了惜别,不想爱惜柳条。
含烟惹雾: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
依依:状恋恋不舍。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赏析

这两首诗与杜牧《赠别》主题相同,即和心爱的姑娘分别时的离别之作,但写法各别。离亭指分别时所在之地,亭即驿站。赋得某某,是古人诗题中的习惯用语,即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诗人在即将分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
第一首起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彼此相爱,却活生生地拆散了,当然感到无聊,但又势在必别,无可奈何,所以只好暂时凭借杯酒,以驱散离愁别绪。次句写行者对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绪放松一下,正是为了下半首把它更紧张起来。第三句是一句惊心动魄的话。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痛苦。这句话是判断,是议论,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紧承第三句,针对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风有情,不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的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这一句的“惜”字,与第二句的“损”字互相呼照。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比喻。莫损也有莫折之意在内。
第二首四句一气直下,又与前首写法不同。前半描写杨柳风姿可爱,无论在烟雾之中,还是在夕阳之下,都是千枝万缕,依依有情。而杨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会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来归客。送行诚可悲,而迎归则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损愁眉与细腰”那句双关语。就人来说,去了,还是可能回来的,不必过于伤感以至于损了愁眉与细腰;就柳来说,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将它一齐折掉。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则为更好。

诗人李商隐的古诗

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

唐代 李商隐

君家在河北,我家在山西。百岁本无业,阴阴仙李枝。
尚书文与武,战罢幕府开。君从渭南至,我自仙游来。
平昔苦南北,动成云雨乖。逮今两携手,对若床下鞋。
夜归碣石馆,朝上黄金台。我有苦寒调,君抱阳春才。
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我虽不能饮,君时醉如泥。
政静筹画简,退食多相携。扫掠走马路,整顿射雉翳。
春风二三月,柳密莺正啼。清河在门外,上与浮云齐。
欹冠调玉琴,弹作松风哀。又弹明君怨,一去怨不回。
感激坐者泣,起视雁行低。翻忧龙山雪,却杂胡沙飞。
仲容铜琵琶,项直声凄凄。上贴金捍拨,画为承露鸡。
君时卧掁触,劝客白玉杯。苦云年光疾,不饮将安归。
我赏此言是,因循未能谐。君言中圣人,坐卧莫我违。
榆荚乱不整,杨花飞相随。上有白日照,下有东风吹。
青楼有美人,颜色如玫瑰。歌声入青云,所痛无良媒。
少年苦不久,顾慕良难哉。徒令真珠肶,裛入珊瑚腮。
君今且少安,听我苦吟诗。古诗何人作,老大徒伤悲。

属疾

唐代 李商隐

许靖犹羁宦,安仁复悼亡。兹辰聊属疾,何日免殊方。
秋蝶无端丽,寒花只暂香。多情真命薄,容易即回肠。

唐代 李商隐

有怀非惜恨,不奈寸肠何。即席回弥久,前时断固多。
热应翻急烧,冷欲彻微波。隔树澌澌雨,通池点点荷。
倦程山向背,望国阙嵯峨。故念飞书及,新欢借梦过。
染筠休伴泪,绕雪莫追歌。拟问阳台事,年深楚语讹。

人日即事

唐代 李商隐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舜格有苗旬太远,
周称流火月难穷。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清夜怨

唐代 李商隐

含泪坐春宵,闻君欲度辽。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曙月当窗满,征云出塞遥。画楼终日闭,清管为谁调。

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

唐代 李商隐

韩蝶翻罗幕,曹蝇拂绮窗。斗鸡回玉勒,融麝暖金釭.
玳瑁明书阁,琉璃冰酒缸。画楼多有主,鸾凤各双双。

东还

唐代 李商隐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唐代 李商隐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唐代 李商隐

万草已凉露,开图披古松。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
孤根邈无倚,直立撑鸿濛。端如君子身,挺若壮士胸。
樛枝势夭矫,忽欲蟠拏空。又如惊螭走,默与奔云逢。
孙枝擢细叶,旖旎狐裘茸。邹颠蓐发软,丽姬眉黛浓。
视久眩目睛,倏忽变辉容。竦削正稠直,婀娜旋敷峰。
又如洞房冷,翠被张穹笼。亦若暨罗女,平旦妆颜容。
细疑袭气母,猛若争神功。燕雀固寂寂,雾露常冲冲。
香兰愧伤暮,碧竹惭空中。可集呈瑞凤,堪藏行雨龙。
淮山桂偃蹇,蜀郡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或著仙人号,或以大夫封。
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风。
美人昔清兴,重之犹月钟。宝笥十八九,香缇千万重。
一旦鬼瞰室,稠叠张羉罿.赤羽中要害,是非皆匆匆。
生如碧海月,死践霜郊蓬。平生握中玩,散失随奴童。
我闻照妖镜,及与神剑锋。寓身会有地,不为凡物蒙。
伊人秉兹图,顾眄择所从。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
报以漆鸣琴,悬之真珠栊。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
忆昔谢四骑,学仙玉阳东。千株尽若此,路入琼瑶宫。
口咏玄云歌,手把金芙蓉。浓蔼深霓袖,色映琅玕中。
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形魄天坛上,海日高瞳瞳。
终骑紫鸾归,持寄扶桑翁。

江亭散席循柳路吟(归官舍)

唐代 李商隐

春咏敢轻裁,衔辞入半杯。已遭江映柳,更被雪藏梅。
寡和真徒尔,殷忧动即来。从诗得何报,惟感二毛催。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唐代 李商隐

白石莲花谁所共,六时长捧佛前灯。
空庭苔藓饶霜露,时梦西山老病僧。
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樱桃答

唐代 李商隐

众果莫相诮,天生名品高。何因古乐府,惟有郑樱桃。

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

唐代 李商隐

冰雾怨何穷,秦丝娇未已。寒空丝霞高,白日一万里。
碧嶂愁不行,浓翠遥相倚。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
孤猿耿幽寂,西风吹白芷。回首苍梧深,女萝闭山鬼。
荒郊白鳞断,别浦晴霞委。长彴压河心,白道连地尾。
秦人昔富家,绿窗闻妙旨。鸿惊雁背飞,象床殊故里。
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斗粟配新声,娣侄徒纤指。
风流大堤上,怅望白门里。蠹粉实雌弦,灯光冷如水。
羌管促蛮柱,从醉吴宫耳。满内不扫眉,君王对西子。
初花惨朝露,冷臂凄愁髓。一曲送连钱,远别长于死。
玉砌衔红兰,妆窗结碧绮。九门十二关,清晨禁桃李。

谢往桂林至彤庭窃咏

唐代 李商隐

辰象森罗正,句陈翊卫宽。鱼龙排百戏,剑佩俨千官。
城禁将开晚,宫深欲曙难。月轮移枍诣,仙路下栏干。
共贺高禖应,将陈寿酒欢。金星压芒角,银汉转波澜。
王母来空阔,羲和上屈盘。凤凰传诏旨,獬廌冠朝端。
造化中台座,威风上将坛。甘泉犹望幸,早晚冠呼韩。

天津西望

唐代 李商隐

虏马崩腾忽一狂,翠华无日到东方。
天津西望肠真断,满眼秋波出苑墙。

昨夜

唐代 李商隐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
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归墅

唐代 李商隐

行李踰南极,旬时到旧乡。楚芝应遍紫,邓橘未全黄。

渠浊村舂急,旗高社酒香。故山归梦喜,先入读书堂。

唐代 李商隐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
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唐代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饯席重送从叔余之梓州

唐代 李商隐

莫叹万重山,君还我未还。武关犹怅望,何况百牢关。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0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