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衡岳道中

衡岳道中

宋代 陈与义

危亭见上方,林壑带残阳。
今日岂无恨,重游却味长。

诗人陈与义的古诗

次韵尹潜感怀

宋代 陈与义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国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蒙再示属辞三叹之余诜赞巨丽无地托言辄依元

宋代 陈与义

书如嘉肴要知旨,区区太冲空咏史。
百年能挂几牛角,火急编摩时亹亹。
柳家文类今无遗,可忍行事空违之。
此书真是群玉府,事辞所不遗毫厘。
子不见刘勰书成要人定,岂但令人愈头病。
偶向车前问沈公,果符梦里随先圣。
两诗入手喜生春,从今护持知有神。
便可缮写持献御,注解不须烦五臣。

均阳舟中夜赋

宋代 陈与义

游子不能寐,船头语轻波。开窗望两津,烟树何其多。

晴江涵万象,夜半光荡摩。客愁弥世路,秋气入天河。

汝洛尘未销,几人不负戈。长吟宇宙内,激烈悲蹉跎。

渔家傲(福建道中)

宋代 陈与义

今日山头云欲举。青蛟素凤移时舞。行到石桥闻细雨。听还住。风吹却过溪西去。
我欲寻诗宽久旅。桃花落尽春无所。渺渺篮舆穿翠楚。悠然处。高林忽送黄鹂语。

又用韵春雪

宋代 陈与义

急雪催诗兴未阑,东风肯奈鸟乌寒。
最怜度牖勤勤意,更接飞花细细看。
连夜抛回三白瑞,及时惊动五辛盘。
袁安久绝千人望,春破还思绮一端。

自黄岩县舟行入台州

宋代 陈与义

宴坐峰前冲雨急,黄岩县里借舟迟。
百年痴黠不相补,万事悲欢岂可期。
莽莽沧波兼宿雾,纷纷白鹭落山陂。
只应江海凄凉地,欠我临风一赋诗。

题伯时画温溪心等贡五马

宋代 陈与义

漠漠河西尘几重,年年画马亦难逢。
题诗记着今朝事,同看联翩五匹龙。

冬至二首

宋代 陈与义

人生本是客,杜叟顾未知。
今年我闻道,悲乐两脱遗。
日色如昨日,未觉墉阴迟。
不须行年记,异代寻吾诗。
东家窈窕娘,融蜡幻梅枝。
但恐负时节,那知有愁时。

游董园

宋代 陈与义

西园可散发,何必赋远游。
地旷多雄风,叶声无时休。
幸有济胜具,枯藜支白头。
平生会心处,未觉身淹留。
散坐青石床,松意淡欲秋。
薄雨青众卉,深林耿微流。
一凉天地德,物我俱夷犹。
东北方用武,六有事戈矛。
甲裳无乃重,腐儒故多忧。
珍禽叫高树,且复寄悠悠。

西轩寓居

宋代 陈与义

牢落西轩客,巡檐费独吟。
桃花明薄暮,燕子闹微阴。
辛苦元吾事,淹留更此心。
小窗随意写,蛇蚓起相寻。

来禽花

宋代 陈与义

来禽花高不受折,满意清明好时节。
人间风日不贷春,昨暮烟脂今日雪。
舍东芜菁满眼黄,胡蝶飞去专斜阳。
妍嗤都无十日事,付与梧桐一夏凉。

入山二首 其二

宋代 陈与义

都迷去时景,策杖烟漫漫。微雨洗春色,诸峰生晚寒。

岸帻

宋代 陈与义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
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

连雨书事

宋代 陈与义

白菊生新紫,黄芜失旧青。
俱含岁晚恨,併入夜深听。
梦寐连萧瑟,更筹乱晦冥。
云移过吴越,应为洗余腥。

路归马上再赋

宋代 陈与义

偶然思玉仙,便到玉仙游。
兴尽未及郭,玉仙失回头。
成毁尽一念,今昔浪百忧。
未知横笛子,亦解此意不。
春风所经过,水色如泼油。
垂鞭见落日,世事剧悠悠。

举季申信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四首

宋代 陈与义

城西望城南,十日九相隔。
何如三枝杖,共踏江上石。
门前流水过,春意满渠碧。
遥知千顷江,如今好颜色。

题崇兰图二首

宋代 陈与义

奕奕天风吹角巾,松声水色一时新。
册林从此不牢落,照影溪头共六人。

宿资圣院阁

宋代 陈与义

暮投山崦寺,高处绝人群。
远岫林间见,微泉舍后闻。
阁虚云乱入,江阔野横分。
欲与僧为记,今年懒作文。

清明二绝·其一

宋代 陈与义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

宋代 陈与义

宁食三斗尘,有手不揖无诗人。
宁饮三斗酒,有耳不听无味句。
墙东草深兰发薰,君先梦我我梦君。
小窗诵诗灯花喜,窗外北风怒未已。
书生得句胜得官,风其少止尽人欢。
五更月晕一千丈,明日君当泛淮浪。
去去三十六策中,第一买酒鏖北风。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42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