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代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译文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注释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拂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二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上片忆旧。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这三句写景叙事,优美自然,它如同明净澄澈的清水一样。特别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 “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下片感怀。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作者在政和三年(1113年)做官后,曾遭谪贬;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他逃到南方,饱尝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这两旬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这里,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感慨深沉的诗句,发人深思,启人遐想。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
接着写道:“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闲登”句是说:我闲散无聊地登上小阁,观看这雨后新晴的月色。这旬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胡仔评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艺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张炎称此词“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浅显,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学素养。彭孙遹说得好,“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词话》)。
陈与义词作虽少,但却受后世推重,而且认为其特点很像苏东坡。南宋黄升说,陈与义“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清陈廷焯也说,陈词如《临江仙》,“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陈与义填词时是否有意模仿苏东坡呢?从他的为人,诗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发。陈与义作诗,近法黄(庭坚)、陈(师道),远宗杜甫,不受苏诗影响。至于填词,乃是他晚岁退居时的遣兴之作,他以前既非专业作词,所以很不留心当时的词坛风气,可见并未受其影响。譬如,自从柳永、周邦彦以来,慢词盛行,而陈与义却未作过一首慢词;词至北宋末年,专门雕饰,有矫揉造作之感,周邦彦是以“富艳精工”见称,贺铸亦复如是,而陈与义的词独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饰;可见陈与义填词是独往独来,自行其是,自然也不会有意学苏(东坡)的。
不过,他既然擅长作诗,晚岁填词,运以诗法,自然也就会不谋而合,与苏相近了。以诗法入词,固然可以开拓内容,独创新意,但是仍必须保持词体本质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词意。苏东坡是最先“以诗为词”的,但是苏词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永遇乐》(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虞美人》(乳燕飞华屋)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手批《东坡词》,转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评词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诗人陈与义的古诗

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宋代 陈与义

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墨戏二首·兰

宋代 陈与义

鄂州迁客一花说,仇池老仙五字铭。
併入晴窗三昧手,不须辛苦读骚经。

巴丘书事

宋代 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初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次韵谢邢九思

宋代 陈与义

平生不接里闾欢,岂料相逢虺蜮坛。
能赋君推三世事,倦游我弃七年官。
流传恶语知谁好,勾引新篇得细看。
六月山斋当暑令,风霜独发卷中寒。

秋夜咏月

宋代 陈与义

庭树日日疏,稍觉夜月添。
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
黄花墙阴远,白发露气严。
平生六尺影,随我送凉炎。
踏破千忧地,投老乃自嫌。
尚想采石江,宫锦映霜蟾。
夜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
办此讵难事,取快端宜廉。

次韵傅子文绝句

宋代 陈与义

风雨门前十日泥,荒街相伴只筇枝。
从今老子都无事,落尽园花不赋诗。

洛头书事

宋代 陈与义

纶巾古鹤氅,日暮槲林间。
谁使翁迎客,应闻屐响山。
占年又得熟,劝我不须还。
村酒困壮士,水风吹醉颜。

城上晚思

宋代 陈与义

独凭危堞望苍梧,落日君山如画图。
无数柳花飞满岸,晚风吹过洞庭湖。

送吕钦问监酒受代归

宋代 陈与义

以我千金帚,逢君万斛船。
要知穷有自,未觉懒相先。
盆盎三年梦,篇章四海传。
匆匆秣归马,离恨满霜天。

友人惠石两峰巉然取杜子美玉山高并两峰寒之

宋代 陈与义

旧喜看书今不看,且留双眼向孱颜。
从来作梦大槐国,此去藏身小玉山。
暮霭朝曦一生子,高天厚地两峰闲。
九华诗句喧寰宇,细比真形伯仲间。

八音歌

宋代 陈与义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麯生。
丝色交染异,择交士所贵。
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
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
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书怀示友十首 其十

宋代 陈与义

青青堂西竹,岁寒不缁磷。蓬蒿众小中,拭眼见长身。

澹然冬日影,此处极可人。子猷幸见过,一洗声色尘。

微雨中赏月桂独酌

宋代 陈与义

人间跌宕简斋老,天下风流月桂花。
一壶不觉丛边尽,暮雨霏霏欲湿鸦。

春夜感怀寄席大光

宋代 陈与义

管宁白帽且蹁跹,孤鹤归期难计年。
倚杖东南观北变,伤心云雾隔三川。
江湖气动春还冷,鸿雁声回人不眠。
苦忆西州老太守,何时相伴一灯前。

承知府待制诞生之辰辄广善怀菩萨故事成古诗

宋代 陈与义

岁星欲吐芒不开,昴星避次光低回。
麒麟鸑鷟纷夹侍,善怀菩萨当重来。
仙公风流今几岁,再托高门瑞当世。
买香趁浴惊众聋,要识此僧今我是。
金粟后身何足言,释迦亲送非虚传。
稽首西来大菩萨,住世小劫须千年。
宰官说法聊应会,余事文章亦三昧。
世间底物堪寿公,本自金刚无可坏。

跋任才仲画两首

宋代 陈与义

远游吾不恨,扁舟载幅巾。
山色暮暮改,林气朝朝新。
野客初逢句,薄暮欲生春。
因知子任子,胸怀非世人。

咏西岭梅花

宋代 陈与义

雨后众崖碧,白处纷寒梅。
遥遥迎客意,欲下山坡来。
穷村受春晚,邂逅今日开。
绛领承玉面,临风一低回。
折归无可赠,孤赏心悠哉。

书怀示友十首

宋代 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士孟公,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
似闻有老眼,能作荐鹗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送王因叔赴试

宋代 陈与义

枫落南纪明,秋高洞庭白。
自是天涯人,更送湖上客,
人生险易乘除里,富贵功名从此始。
不须惜别作酸然,满路新诗付吾子。

罗江二绝

宋代 陈与义

荒村终日水车鸣,陂北陂南共一声。
洒面风吹作飞雨,老夫诗到此间成。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42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