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

清代 纳兰性德

凉生露气湘弦润
暗滴花梢
帘影谁摇
燕蹴丝上柳条

舞鹍镜匣开频掩
檀粉慵调
朝泪如潮
昨夜香衾觉梦遥

诗人纳兰性德的古诗

净业寺

清代 纳兰性德

红楼高耸碧池深,荷芰生凉豁远襟。
湖色静涵孤刹影,花香暗入定僧心。
经翻佛藏研朱荚,地赐朝家布紫金。
下马长堤一吟望,梵钟杂送海潮音。

柳枝词二首 其二

清代 纳兰性德

池上闲房碧树围,帘纹如縠上斜晖。生憎飞絮吹难定,一出红窗便不归。

记征人语

清代 纳兰性德

边月无端照别离,
故园何处寄相思。
西风不解征人语,
一夕萧萧满大旗。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清代 纳兰性德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

赤枣子·寄语酿花风日好

清代 纳兰性德

惊晓漏,护春眠。格外娇慵只自怜。
寄语酿花风日好,绿窗来与上琴弦。

清平乐·发汉儿村题壁

清代 纳兰性德

参横月落,客绪从谁托。望里家山云漠漠,似有红楼一角。
不如意事年年,消磨绝塞风烟。输与五陵公子,此时梦绕花前。

临江仙·点滴芭蕉心欲碎

清代 纳兰性德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

清代 纳兰性德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前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清代 纳兰性德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清代 纳兰性德

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拟古 其四

清代 纳兰性德

白云本无心,卷舒南山颠。遥峰如梦中,孤影吹能还。

忽然峰高霞,霏霏欲成烟。风花落不已,流辉转可怜。

皎洁自多愁,况复对下弦。高楼夜已半,惜此不成眠。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

清代 纳兰性德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片帆何处,南浦沈香雨。
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梁鸿侣?

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

清代 纳兰性德

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百花冷暖避东风。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可能留蝶抱花丛。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

清代 纳兰性德

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欲谱频年离恨,言已尽、恨未曾消。凭谁把,一天愁绪,按出琼萧。
往事水迢迢,窗前月、几番空照魂销。旧欢新梦,雁齿小红桥。最是烧灯时候,宜春髻、酒暖蒲萄。凄凉煞,五枝青玉,风雨飘飘。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清代 纳兰性德

鞭影落春堤,绿锦鄣泥卷。脉脉逗菱丝,嫩水吴姬眼。
啮膝带香归,谁整樱桃宴。蜡泪恼东风,旧垒眠新燕。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清代 纳兰性德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凉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点绛唇·咏风兰

清代 纳兰性德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
忒煞凌疏,争奈秋如许。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

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清代 纳兰性德

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判教狼藉醉清樽,为问世间醒眼是何人。
难逢易散花间酒,饮罢空搔首。闲愁总付醉来眠,只恐醒时依旧到樽前。

清平乐 忆梁汾

清代 纳兰性德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螿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清代 纳兰性德

深禁好春谁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235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