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临江仙·荷叶荷花源处好

临江仙·荷叶荷花源处好

金朝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源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源处好译文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源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荷叶荷花当数初秋大明湖上的最好。水兰舟有如穿行于“红妆翠盖”之间,真是江山如画,人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想借“一尊白酒”以“ 寄离愁”。桥下的流水倒是善解人意,殷情传情,怎奈路途遥远,源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

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源处好注释

李辅之:李天翼,字辅之,固安(今属河北省)人。齐州:治所在今山东济南。 济源:今属河南省。
大明湖:在山东济南市西北。明时湖面占府治三分之一。后积土淤垫,湖面大为缩小。
红妆翠盖:指荷花荷叶。 木兰舟:用木兰树之木材造的船。
三年:词人到河朔三年。孤负:同辜负。
东州:代指济南。

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源处好创作背景

  据元好问《济南行记》记载,蒙古太宗七年乙未(1235年)秋七月,“以故人李君辅之之故”而至济南,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次年三、四月间,元好问游泰安,道出济南,又与辅之欢聚。此词作于1238年,词人携家自山东回归故里经济源时。

元好问临江仙·荷叶荷花源处好创作背景

  该词上片是回忆畅游大明湖的情景。当时正是“新秋”,湖上荷花初展娇容,绿叶田田,一如翠盖。该词以“荷叶荷花”起调,抓住了当时大明湖上“新秋”的景物特征,与《济南行记》正合。第三句以“红妆”应“荷花”,以“翠盖”应“荷叶”,再点大明湖新秋景色,可知前次欢游印象之深;“木兰舟”则写到游人,其间当有元、李二人之舟。“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使整个湖面变得更加妖娆多姿。而词人写景的美好,也正是为了写人的风流,因而上片结句说:“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风流人物,指自己与李辅之等文人雅士。这两句,“江山”与“人物”并写,总结上片。从“如画里”、“更风流”两个词组上,可以看到作者对此游的得意。
  词的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与李辅之的分别和作者所寄予的深沉的怀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和“孤负欢游”,显然是写分离。“千里”,极言相距之远。“三年”则明确点出与李辅之分别时间之长。从丙申济南相会顺推至第三个年头,即为戊戌(1238年)。戊戌盖为该词的写作时间。这时作者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更远,故词中用“千里”形容之,而辅之的和词中,也有“无穷烟水里,源处认并州”句,显然辅之写和词时,作者已远在“并州”(太原)了。遗山对辅之的思念之情,离别之愁,无以表达,乃浮想联翩,竟想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但桥下的流水,尽管殷勤,怎奈路程遥远,源时才能将这“离愁”“寄”到“东州”呢?作者通过这样一种假想的“尊酒寄离愁”的行动,把对辅之的思念之情深刻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借流水寄言、寄泪以表达思念之情,不乏先例。李白《秋浦歌》之一说:“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否?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苏轼《江城子·别徐州》有“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作者则是借流水以寄送满含着“离愁”的“一尊白酒”,虽笔法略似前人,但婉转绸缪,实有过之。
  全词以情取胜,表达的感情是纯真的。既有团聚的欢快,也有天各一方的离愁。欢快与离愁,皆出于纯真。在表现形式上,全词用笔自然纯朴。从整体结构上看,上片回忆与友人的欢聚,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下片写分别之后的思念,娓娓而谈,不动声色,却深情厚谊,溢于言表。两片所写,既不同时,又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却以真挚的友情,一线贯通,遂使两片之问,浑然无迹。从该词造句上看,全词字句,略无藻饰,更无矫揉造作楚楚作态之处。这种形式上的自然纯朴,与词中所包含的纯真友情,表里一致,相辅相成,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诗人元好问的古诗

朝中措 永宁时作

金朝 元好问

连延村落泣阳崖。川路到山回。竹树攒成风月,溪堂隔断回埃。小亭幽圃,酴*未过,芍药初开。驴上一壶春,主人莫厌重来。

台山杂咏五首 其三

金朝 元好问

一国春风帝子家,绿云晴雪间红霞。香绵稳藉僧溪草,蜀锦惊看佛钵花。

论诗三十首·其四

金朝 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行香子 时在淅江

金朝 元好问

漫漫晴波,澹澹云罗。傍春江、是处经过。桃花解笑,杨柳能歌。尽百年身,千古意,两蹉跎。酒恶无聊,诗苦成魔。只闲情、不易消磨。几人樵径,何处山阿。恨夕阳迟,芳草远,落红多。

铜雀台瓦砚

金朝 元好问

爱惜铅华洗又看,画阑桂树雨声寒。千年不作鸳鸯去,唤得书生笑老瞒。

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七

金朝 元好问

古铜瓶子满芳枝,裁剪春风入小诗。看看海棠如有语,杏花也到退房时。

玉漏迟 壬辰围城中,有怀淅江别业

金朝 元好问

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平生吟啸。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青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南柯子·粉澹梨花瘦

金朝 元好问

粉澹梨花瘦,香寒桂叶颦。画帘双燕旧家春。曾是玉箫声里断肠人。澹澹催诗雨,迟迟入梦云。武陵流水隔红尘。只怕翠鸾消息未全真。

冀京父

金朝 元好问

先公藻鉴识终童,曾拔昆山玉一峰。不见连城沽白璧,早闻烈火燎黄琮。

重围急变纷纷口,九地忠魂耿耿胸。欲吊南云无觅处,士林能不泣相逢。

乙卯二月二十一日归自汴梁二十五日夜久旱而雨偶记内乡一诗追录于 ...

金朝 元好问

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车闹晓晴。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

乡郡杂诗二首 其一

金朝 元好问

一沟流水几桥横,岸上人家种柳成。来岁春风一千树,绿烟和雨暗重城。

杂著二首 其二

金朝 元好问

燕语莺啼百啭新,长廊寂寂不逢人。东君去作谁家客?花柳无情各自春。

临江仙 留别郝和之

金朝 元好问

昨日故人留我醉,今朝送客西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青衿同舍乐,白首故山违。九万里风安税驾,云鹏悔不卑飞。回头四十七年非。何因松竹底,茅屋老相依。

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二首 其四

金朝 元好问

天上三郎玉不如,手中白羽趁花奴。御屏零落宣和笔,留得华清按乐图。

柳梢青 以上一百零三首,见石莲庵汇刻遗山

金朝 元好问

玉嫩红娇。□花如月,斜袅金翘。楚女腰肢,小乔风韵,难比妖娆。当年约住蓝桥。便回首仙凡路遥。一曲清歌,千钟美酒,同庆生朝。以南塘本及罗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本校订。案遗山先生新乐府五卷本卷五,尚有诉衷情秋风吹绽一首,望仙门玉壶清漏一首,蝶恋花紫菊初生一首,少年游芙蓉花发一首,蝶恋花一霎秋风一首,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首,玉楼春紫薇朱槿一首,并晏殊词朝措年年金蕊一首,千秋岁塞垣秋早一首,并辛弃疾词。又卷一尚有声声慢林间鸡犬一首,卷三尚有惜份飞人见何郎一首,乌夜啼花中闲远风流一首,卷五尚有鹧鸪天著意寻春一首,淡淡青灯一首,朝中措春闺寂寂一首,并已见强村丛书遗山乐府三卷本。又石莲庵本后,附遗山先生新乐府补遗十八首,其中除小圣乐绿叶阴浓一首为北曲外,共余十七首并已见强村丛书遗山先生乐府三卷本。南塘本后亦有补遗六首,除小圣乐绿叶阴浓一首为北曲外,其余五首亦并见三卷本。

倦绣图

金朝 元好问

香玉春来困不胜,啼莺唤梦几时应。可怜憔悴田家女,促织声中对晓灯。

南乡子·迟日惠风柔

金朝 元好问

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渐稠。把酒尊前逢盛旦,凝眸。十里松湖瑞气浮。功业古难侔。宜在凌烟更上头。彩色□闲浮喜气,风流。千岁三公

探花词三首 其三

金朝 元好问

六十人中数少年,风流谁占探花筵。阿钦正使才情尽,犹欠张郎白玉鞭。

卫州感事二首 其一

金朝 元好问

神龙失水困蜉蝣,一舸仓皇入宋州。紫气已沈牛斗夜,白云空望帝乡秋。

劫前宝地三千界,梦里琼枝十二楼。欲就长河问遗事?悠悠东注不还流。

赠答杨焕然

金朝 元好问

诗亡又已久,雅道不复陈。人人握和璧,燕石谁当分?

关中杨夫子,高诲世所闻。十年玄尚白,藜藿甘长贫。

有来河水篇,四海付斯文。斯文有定在,桓生知子云。

古来知己难,万里犹比邻。千人国中和,要非心所亲。

东楚西南秦,望君劳我神。相逢不得语,别去徒殷勤。

白云不可赠,相思秋复春。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649篇诗文

金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