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臣工

臣工

宋代 安道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安道臣工译文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王厘尔成,来咨来茹。嗟嗟保介,维莫之春,亦又何求?如何新畲?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


群臣百官听我说,应当谨慎做公务。君王赐与你成法,需要研究再调度。农官你们也听令,正是暮春的节令,有何要求说来听,新田旧田如何种。今年麦子长势好,秋天将有好收成。光明无比的上帝,赐我丰收好年景。下令那些农夫们:备好锄铲等农具,同看收割的情景!

安道臣工注释

嗟:发语语气词,嗟嗟,重言以加重语气。臣工:群臣百官。
敬尔:尔敬。尔,第二人称代词;敬,勤谨。在公:为公家工作。
厘:通“赉(lài)”,赐。成:指成法。
咨:询问、商量。茹:调度。
保介:田官。介者界之省,保介者,保护田界之人。一说为农官之副,一说为披甲卫士。
莫(mù):古“暮”字,莫之春即暮春,是麦将成熟之时。
又:有。求:需求。
新畲(yú):耕种二年的田叫新,耕种三年的田叫畲。
於(wū):叹词,相当于“啊”。皇:美盛。来牟:麦子。
厥(jué)明:厥,其,指代将熟之麦;明,成,刘瑾《诗传通释》:“古以年丰谷熟为成。”
明昭:明明,谓明智而洞察。
迄用:终于。康年:丰年。
众人:庶民们,指农人。
庤(zhì):储备。钱(jiǎn):农具名,掘土用,若后世之锹。鎛(bó):农具名,除草用,若后世之锄。
奄观:尽观,即视察之意。铚(zhì)艾(yì):铚,农具名,一种短小的镰刀;艾,“刈”的借字,古代一种芟草的大剪刀。铚、艾二字在这里转作动词,指收割作物。

安道臣工鉴赏

  这是一首歌颂周王关心农业生产,训勉群臣勤恳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发展农业的政策,感谢上天赐予丰收的乐歌。全诗反映出周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以农业为立国之本。据西周文献,周王朝在立国之初就制定土地分配、土地管理、耕作制度的具体法规,如品种改良、土壤改良、水利建设以及轮种等耕作技术都包括在内。这一套法规,就是诗中所说的“成(法)”。当时鼓励开垦土地,又注重土壤改良,把田地分等级,耕二年称“新田”,三年称“畲”。为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朝廷规定了因地制宜的整治方法,如轮作、深翻、平整、灌溉、施肥等等,即诗中所说的“如何新畲”,周王要求臣民按颁布的成法去做。周朝重祭祀,祭礼众多,不但在开耕之前要向神明祈祷,而且在收获之后也向神明致谢,这篇诗中面对即将到来的丰收,自然也要向神明献祭,感谢“明昭上帝,迄用康年”。当时的周王不但春耕去“藉田”,收割也去省视,末三句就是写这一内容。周王说:锹、锄暂时用不着了,要收好,准备镰刀割麦子吧。他对农业生产很熟悉,指示比较具体,这进一步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
  此诗的“王”,可信是成王。它编为《臣工之什》之首,下一篇《周颂·噫嘻》首句即直称“噫嘻成王”;因为这一篇用成王的口气,作为成王的训示,所以放在前面,它们都是歌颂成王的。殷商后王把歌颂先王省耕和祈祷神明的诗,配合乐舞,作为宗庙乐歌在一定的礼仪上演唱,也是为了追念先王的功业,继承先王重视农业生产的思想,继续贯彻执行以农立国的基本国策。所以,此诗和其他几篇农事诗都被编入《周颂》。从此诗的形式来看,全诗十五句,不分章,不用韵,与《周颂》其他作品相类,确是宗庙乐歌。
  这首短诗分三层,即周王给臣工们讲话,分三类对象。一是对群臣百官:辛苦了,赐你成法,请来受教。二是对分管农业的官吏们:时令已是晚春,小麦即将成熟,今年又是丰收年啊!这其实是在表彰他们的劝农之功。三是对农夫们:准备收获吧!欢快之情跃然纸上。
  此诗的历代训诂也多歧义,主要是第三句的“成”字和第五句的“保介”一词。“成”字有释为“成绩”者,则句意为“王对你们的成绩给予赏赐”,亦通。《诗集传》等书所释“成法”于上下文义亦圆通顺畅。“保介”一词,有人释为“执甲之士”,即周王左右卫士,有成篇的考据;或释为“农官”已合情合理。

安道臣工创作背景

  《周颂》是宗庙祭祀乐歌,“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其中有十篇编为一卷,以这篇《臣工》为首,标明为《臣工之什》。这一篇和另几篇是农事诗(或与农副业生产有关的诗)。这篇诗传说是周成王时代的作品。从诗的文本来看,确是周王的口气。

诗人安道的古诗

钓竿篇

宋代 安道

潺湲面江海,滉瀁瞩波澜。不惜黄金饵,唯怜翡翠竿。

斜纶控急水,定楫下飞湍。潭迥风来易,川长雾歇难。

寄言朝市客,沧浪余自安。

退灵隐京尹节斋大资相公坚挽辞免

宋代 安道

丛林虚得誉,无一补宗门。
有误王臣鉴,徒沾圣主恩。
岂堪持鈯斧,只合傍云根。
默感始终惠,此生难尽言。

书事十三绝 其六

宋代 安道

百子螽斯望接连,皇家胤嗣本绵延。行从毓德宫前过,知是轩龙启瑞年。

朱润轩寿

宋代 安道

他乡献寿逢新岁,同里相过总近亲。行乐不妨时序改,交驩惟有酒杯频。

岸花樯燕能留客,对水看山不负春。闻说挥金多义事,江城无限待餔人。

拟薄帷鉴明月

宋代 安道

晕泻深闺影,帷中怅独眠。
隔帘钩并曲,入手镜俱圆。
初疑含薄雾,翻似拂轻烟。
离别经秋暮,盈亏自岁年。

题画马四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真龙矫矫空大群,奚官牵来气若云。黄金骨法颇清俊,画者似是曹将军。

驽骀高骧饱刍粟,白驹辕下伤局促。方今相者多举肥,莫画权奇须画肉。

西江月·山后重兴道院

宋代 安道

山后重兴道院,燕南仍自干戈。道人功行累来多。免却非灾横祸。每日诵经报国,终朝念道降魔。福生祸灭养冲和。真静真清证果。

疏影 礼星

宋代 安道

云屏未晓,数阑干北斗,庭院人悄。密密疏疏,银汉微波,三五彩痕纤小。

美蓉裙钗低宽处,怕暗里星娥偷笑。只夜深、敛袂含情,独看月边眉扫。

为问黄姑织女,去年相见后,欢意多少。一箭光阴,又是秋期,飞过楼西天杪。

前宵几点芳芜没,料塞外、雁儿曾到。待信音、再觅仙槎,莫更玉绳沉了。

辊绣球 怡园看绣球花

宋代 安道

抛掷几时光,春雨里、花留无几。一场酣梦,槐安惊醒,倦探么凤,不如摘取,让君先起。

锦样喜团圆矣。才一转、眼波如水。忽牵愁绪,被风吹堕,漂萍泊絮,■怜消瘦怎沈沈醉。

栖贤谷

宋代 安道

晚出匡庐门,径指匡庐麓。万绿不见天,云是栖贤谷。

草深路蒙茸,往转石荦确。忽然大声起,震掉眩耳目。

三通鼓戒鼜,万乘车转毂。直泻决千丈,盘涡更一束。

所以水力猛,势欲洞山腹。险崖石燕飞,黝潭神虬伏。

噌吰中金石,幽閟散琴筑。吾读黄门记,临涧丐剩馥。

晏子答梁丘据

宋代 安道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游寺寄统有宗集仲祥

宋代 安道

出郭独闲行,招提可散情。云来群壑暗,日下半川明。

静院莓苔色,深林鸟雀声。新茶僧采得,更汲涧泉烹。

江天暮雪图

宋代 安道

南雪不到地,霏霏满竹楼。沙河灯市里,春在木绵裘。

梦中歌 其六 长须人歌荅

宋代 安道

花前始相见,花下又相送。何必言梦中,人生尽如梦。

贺新郎(寿洪云岩)

宋代 安道

云拥油幢碧。眷蓬莱、宿缘一纪,竟须公出。上界清高仙地位,耿耿为民还切。此自是、平生愿力。雨后新飙凉如濯,喜湖山、千里皆生色。便乘此,问阊阖。殷勤好与摩铜狄。
炯精神、依然未老,鹤标龟息。造物生贤非无意,偏近中元时节。试记取、平园莱国。况有盘洲当家样,酉年秋、拾级升枢极。继盛事,看今日。

厓门

宋代 安道

粤徼空闻鼓角喧,不堪戎马寇中原。楼船不是兴王地,溟海难招死士魂。

万乘銮舆疲战斗,两厓风雨自朝昏。野花蛮草愁无语,唯有寒潮带泪痕。

答潘石泉年兄见赠

宋代 安道

尘壒驱驰愧我形,鬓衰非复旧时青。偶随冠佩登仙署,未有涓埃报帝庭。

省阁优閒无吏牍,山川名胜有图经。江湖敢替忧君念,夜夜频瞻紫极星。

高阳台·新历除日

宋代 安道

竹叶沾唇,梅花点额,小窗帘幕深深。酒熟茶香,能消几许光阴。

客中第一关情处,怕故山、猿鹤愁侵。怅而今。独抱幽怀,欲寄微吟。

明朝道是新年好,祗风欺冻雀,雪压寒林。那有春风,任他芳讯沉沉。

胡尘满眼沙场泪,望玉关、烽火惊心。恨难禁。半壁江南,何处登临。

东风第一枝·远樊笼

宋代 安道

远樊笼、虚舟不系,披览闲中真趣。未尝羡、珂里荣名,未尝羡、金闺矩步。乾坤俯仰,开扃牖、晃朗庭衢,会襟期、经入无何,脱巾奋然箕踞。也不羡、龙蟠凤举,也不问、文林武库。欲事为、无事无为,欲思虑、何思何虑。倏然平淡,步人世、居居于于,向故园、管领光风,归来似

赠北极阁醉琴道上

宋代 安道

久事元君泰岳巅,漫来此地奉金仙。曲中山水参琴趣,壶里乾坤得醉禅。

十里明湖澄槛外,万峰秋色落尊前。道心岑寂尘心定,话别长生一冁然。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