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梅花百咏诗 其十六 赏梅

和梅花百咏诗 其十六 赏梅

明代 王夫之

徵诗檄就隔林催,鹤膝猩毡渡水来。婪尾不须倾腊酒,瓮头还有煮青醅。

诗人王夫之的古诗

和梅花百咏诗 其四十八 瘦梅

明代 王夫之

断岸欹危挂古藤,红泉瑞露饱何曾。清羸百鸟衔来易,将供日中一食僧。

重过莲花峰为夏叔直读书处

明代 王夫之

山阳吹蓬不成音,凄断登临旧碧岑。云积步廊春袖湿,灯寒残酒夜钟深。

河山憾折延陵剑,风雨长迷海上琴。闻道九峰通赤帝,松杉鹤羽待招寻。

过涉园问季林疾遣作早梅诗四首 其四

明代 王夫之

先机买隐君能早,后着投生我自痴。也共巡檐吟不了,耐他冷蕊共疏枝。

拟古诗十九首 其十三

明代 王夫之

南山崔以嵬,上与浮云连。俯视何浩浩,飞云翔其间。

延眺须臾中,心目凄以闲。置身如流波,旦夕空百端。

焉能役心志,随物增忧烦。畴昔遨大梁,结交多英贤。

千里不相弃,良书托归翰。宝玦白玉光,系以双金环。

佩之四座惊,旁徨发长叹。所叹非偶尔,白璧当自完。

洞庭秋三十首 其二十九

明代 王夫之

青幕白地清涎黏,浓淡分界唯微纤。未审淡容亏半壁,定疑水气消馀炎。

披襟不让云将御,理楫略挂羚羊尖。鏖空白战九十日,吸月餐风亦损廉。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五十三 盆梅

明代 王夫之

平塘梦断夕阳红,曲槛容遮五夜风。一点春愁分不去,当阶斜睨锦熏笼。

康州谣追哭督府义兴相公是去秋同邹管二中舍会公地

明代 王夫之

可怜康州城,泷水从南来。龙旗翩翩去何繇,苍梧迷密云不开。

秋风起,秋叶飞,旗翩翩,去不归。乌头黑,雀头白,城上飞,声哑哑。

羽林军,神厩马,昨日灵羊溪,今日康江下。杨花自飞鸟自栖,相公白旐清浔西,康州城下生蒺藜。

和梅花百咏诗 其七十 书窗梅

明代 王夫之

檐牙折向纸镫龛,数蕊巡香漏已三。误捡秦风求故实,终南原只有条楠。

和白沙梅花 其一

明代 王夫之

梅花欲发雪撩之,不损清香一万枝。半点千钧春气力,看花人似海谁知。

忆秦娥 蓼花

明代 王夫之

秋江渺。秋心独展幽芳悄。幽芳悄。护臂纱轻,注唇丹小。

芦花风乱汀洲绕。采芳人远知音少。知音少。几叶渔船,一轮残照。

忆王孙 蜂投窗纸掇遣飞去戏祝之寓意

明代 王夫之

白云送望转霏微。别径人间去不违。好逐桃花一片飞。

阮郎归。莫问天台路是非。

咏史二十七首 其十三

明代 王夫之

曹魏登坛舜禹,萧梁塔庙瞿昙。酸得不禁太苦,悟来妙在无惭。

洞庭秋三十首 其十八

明代 王夫之

欱然敛精归元包,匀凝活汞停煎炮。穹窿舍此复何有,沆瀣相干故不交。

稍觉丝缗牵静谧,非分玉笛喧淫咬。神光四映飞芒角,讵倚星月相杂殽。

鼾睡 其三

明代 王夫之

薝葡胎玉破新函,白发簪花老自惭。冲雨摘来安枕上,香熏华顶老图南。

苏幕遮 暮春月夕

明代 王夫之

雨初收,春已尽。多幸婵娟,还照烟霄暝。弱柳摇波波不定。

绿影层层,蹙损金枢晕。

尽閒愁,谁借问。花落花开,难向今宵认。犹有馀香吹陈阵。

珍重清辉,莫映残云隐。

丑奴儿令 和李后主秋怨

明代 王夫之

当年谁送江南怨,云树悲秋。舴艋含愁。月影消沈玉一钩。

无数蜻蜓飞晚照,红蓼梢头。款款嬉游。水冷蘋花带影流。

和梅花百咏诗 其二十六 浸梅

明代 王夫之

清泉细点石硫黄,留得荀公几日香。蜡蒂涓涓升宿润,犹疑疏雨过银塘。

捣练子 咏愁

明代 王夫之

刚有绪,又无端。细雨千丝月半弯。一寸眉棱千障压,不教人放片时閒。

行香子 游珍珠岩

明代 王夫之

流水淙淙,涧草茸茸。转苍湾午日霞烘。赤城围玉,紫盖擎空。

试问仙翁,今何在,绛云封。

芒鞋几两,青山踏偏,乍桃溪一曲相逢。平田下望,雾霭烟濛。

谁人知我,极远目,送归鸿。

来时路

明代 王夫之

来时苦大难,寒雨飞瀼瀼。今者复何日,秋瀼称叶黄。

遵路行以悲,飘风吹我裳。流目心自喻,剧结车轮肠。

人生苦经历,精爽定往还。踟蹰行俟之,轻烟霭容颜。

飞鸟过我前,流泉鸣其閒。欲语不得接,浮云云何攀。

迢迢荒瀼路,曲曲粤楚甸。匪羊亦匪牛,穷日历郊箐。

蘖苦梅复酸,宛转遂所绻。凛矣秋霜心,哀哉白日变。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王夫之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王夫之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王夫之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58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