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喜见外弟又言别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代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译文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在社会动乱中离别了十年后,竟然在长大成人时意外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畅谈停止时已听到黄昏寺院的鸣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注释

外弟:表弟。言别:话别。
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离乱:一作“乱离”。
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问姓”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来,后也。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
语罢:谈话停止。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同表弟在乱离中不期而遇而又匆匆话别的伤感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人生聚散离合无定的感慨,从侧面反映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全诗用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具有强烈的生活真实感。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全诗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唐代自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至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结束,旋即大大小小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延续到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785年)才大体告一段落,历时三十年。此诗就是在这种动乱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诗人李益的古诗

溪中月下寄杨子尉封亮

唐代 李益

蘅若夺幽色,衔思恍无悰。宵长霜雾多,岁晏淮海风。
团团山中月,三五离夕同。露凝朱弦绝,觞至兰玉空。
清光液流波,盛明难再逢。尝恐河汉远,坐窥烟景穷。
小人谅处阴,君子树大功。永愿厉高翼,慰我丹桂丛。

牡丹(一作咏牡丹赠从兄正封)

唐代 李益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野田行(一作于鹄诗)

唐代 李益

日没出古城,野田何茫茫。寒狐啸青冢,鬼火烧白杨。
昔人未为泉下客,行到此中曾断肠。

自朔方还与郑式瞻崔称郑子周岑赞同会法云寺三门避暑

唐代 李益

予本疏放士,朅来非外矫。误落边尘中,爱山见山少。
始投清凉宇,门值烟岫表。参差互明灭,彩翠竟昏晓。
泠泠远风来,过此群木杪。英英二三彦,襟旷去烦扰。
游川出潜鱼,息阴倦飞鸟。徇物不可穷,唯于此心了。

送韩将军还边

唐代 李益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从军北征

唐代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赋得路旁一株柳送邢校书赴延州使府

唐代 李益

路旁一株柳,此路向延州。
延州在何处,此路起悠悠。

惜春伤同幕故人孟郎中兼呈去年看花友

唐代 李益

畏老身全老,逢春解惜春。今年看花伴,已少去年人。

书院无历日,以诗代书,问路侍御六月大小

唐代 李益

野性迷尧历,松窗有道经。故人为柱史,为我数阶蓂.

水宿闻雁

唐代 李益

早雁忽为双,惊秋风水窗。夜长人自起,星月满空江。

送人归岳阳

唐代 李益

烟草连天枫树齐,岳阳归路子规啼。
春江万里巴陵戍,落日看沈碧水西。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唐代 李益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春晚赋得馀花落(得起字)

唐代 李益

留春春竟去,春去花如此。蝶舞绕应稀,鸟惊飞讵已。
衰红辞故萼,繁绿扶雕蕊。自委不胜愁,庭风那更起。

隋宫燕

唐代 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送人南归

唐代 李益

人言下江疾,君道下江迟。五月江路恶,南风惊浪时。
应知近家喜,还有异乡悲。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

暮过回乐烽

唐代 李益

烽火高飞百尺台,黄昏遥自碛西来。
昔时征战回应乐,今日从军乐未回。

代人乞花

唐代 李益

绣户朝眠起,开帘满地花。春风解人意,欲落妾西家。

五城道中

唐代 李益

金铙随玉节,落日河边路。沙鸣后骑来,雁起前军度。
五城鸣斥堠,三秦新召募。天寒白登道,塞浊阴山雾。
仍闻旧兵老,尚在乌兰戍。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故。
寝兴倦弓甲,勤役伤风露。来远赏不行,锋交勋乃茂。
未知朔方道,何年罢兵赋。

送常曾侍御使西蕃寄题西川

唐代 李益

凉王宫殿尽,芜没陇云西。今日闻君使,雄心逐鼓鼙。
行当收汉垒,直可取蒲泥。旧国无由到,烦君下马题。

送人流贬

唐代 李益

汉章虽约法,秦律已除名。谤远人多惑,官微不自明。
霜风先独树,瘴雨失荒城。畴昔长沙事,三年召贾生。
李益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159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