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觉公新兰若

题觉公新兰若

唐代 李端

头白禅师何处还,独开兰若树林间。鬼因巫祝传移社,
神见天人请施山。猛虎听经金磬动,猕猴献蜜雪窗闲。
新斋结誓如相许,愿与雷宗永闭关。

诗人李端的古诗

茂陵村行赠何兆

唐代 李端

春天黄鸟啭,野径白云间。解带依芳草,支颐想故山。
人行九州路,树老五陵间。谁道临邛远,相如自忆还。

题元注林园

唐代 李端

谢家门馆似山林,碧石青苔满树阴。乳鹊眄巢花巷静,
鸣鸠鼓翼竹园深。桔槔转水兼通药,方丈留僧共听琴。
独有野人箕踞惯,过君始得一长吟。

送袁稠游江南

唐代 李端

江南衰草遍,十里见长亭。客去逢摇落,鸿飞入杳冥。
空城寒雨细,深院晓灯青。欲去行人起,徘徊恨酒醒。

春游乐

唐代 李端

柘弹连钱马,银钩妥堕鬟。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意合辞先露,心诚貌却闲。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赠岐山姜明府

唐代 李端

昨夜闻山雨,归心便似迟。几回惊叶落,即到白头时。
雁影将魂去,虫声与泪期。马卿兼病老,宋玉对秋悲。
谢客才为别,陶公已见思。非关口腹累,自是雪霜姿。
酿酒栽黄菊,炊粳折绿葵。山河方入望,风日正宜诗。
牧竖寒骑马,边烽晚立旗。兰凋犹有气,柳脆不成丝。
别后如相问,高僧知所之。

送郭补阙归江阳

唐代 李端

东门春尚浅,杨柳未成阴。雁影愁斜日,莺声怨故林。
隋宫江上远,梁苑雪中深。独有怀归客,难为欲别心。

宿云际寺赠深上人

唐代 李端

暂别青蓝寺,今来发欲斑。独眠孤烛下,风雨在前山。
坏宅终须去,空门不易还。支公有方便,一愿启玄关。

送单少府赴扶风

唐代 李端

少年趋盛府,颜色比花枝。范匄非童子,杨修岂小儿。
叨陪丈人行,常恐阿戎欺。此去云霄近,看君逸足驰。

夜寻司空文明逢深上人因寄晋侍御

唐代 李端

鹤裘筇竹杖,语笑过林中。正是月明夜,陶家见远公。
自嫌山客务,不与汉官同。

送张少府赴夏县

唐代 李端

虽为州县职,还欲抱琴过。树古闻风早,山枯见雪多。
鸡声连绛市,马色傍黄河。太守新临郡,还逢五袴歌。

题山中别业

唐代 李端

旧宅在山中,闲门与寺通。往来黄叶路,交结白头翁。
晚笋难成竹,秋花不满丛。生涯只粗粝,吾岂讳言穷。

送友人游江东

唐代 李端

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
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

九日赠司空文明

唐代 李端

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长来逢九日,难与菊花别。
摘却正开花,暂言花未发。

晚夏闻蝉寄广文(一作郎士元诗)

唐代 李端

昨日莺啭声,今朝蝉忽鸣。朱颜向华发,定是几年程。
故国白云远,闲居青草生。因垂数行泪,书报十年兄。

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唐代 李端

高僧居处似天台,锡仗铜瓶对绿苔。竹巷雨晴春鸟啭,
山房日午老人来。园中鹿过椒枝动,潭底龙游水沫开。
独夜焚香礼遗像,空林月出始应回。

问张山人疾

唐代 李端

先生沈病意何如,蓬艾门前客转疏。
不见领徒过绛帐,唯闻与婢削丹书。

过谷口元赞善所居(一作赠池阳谷口)

唐代 李端

入谷访君来,秋泉已堪涉。林间人独坐,月下山相接。
重露湿苍苔,明灯照黄叶。故交一不见,素发何稠叠。

送郑宥入蜀迎觐

唐代 李端

宁亲西陟险,君去异王阳。在世谁非客,还家即是乡。
剑门千转尽,巴水一支长。请语愁猿道,无烦促泪行。

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

唐代 李端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清宵歌一曲,白首对汀洲。
与君桂阳别,令君岳阳待。后事忽差池,前期日空在。
木落雁嗷嗷,洞庭波浪高。远山云似盖,极浦树如毫。
朝发能几里,暮来风又起。如何两处愁,皆在孤舟里。
昨夜天月明,长川寒且清。菊花开欲尽,荠菜拍来生。
下江帆势速,五两遥相逐。欲问去时人,知投何处宿。
空令猿啸时,泣对湘潭竹。

夜宴虢县张明府宅逢宇文评事

唐代 李端

虢田留古宅,入夜足秋风。月影来窗里,灯光落水中。
征诗逢谢客,饮酒得陶公。更爱疏篱下,繁霜湿菊丛。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204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