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丙子除夕署中有感

丙子除夕署中有感

明代 戚继光

五十春光隔曙晖,风尘未晤梦中非。半生俯仰天应识,三辅蹉跎腊又归。

杯酒忽惊寒漏尽,垄云故与片心违。共君莫话当年事,赤胆犹殷白发稀。

诗人戚继光的古诗

燕河送别东山张公镇守宁夏

明代 戚继光

十年心印许谁传,万里西征思黯然。圣主宠分金鹊篆,疆臣敢负采薇篇?

流言往事浮云尽,破虏殊勋丽日悬!燕塞何时重握手,一尊相罄故人前?

在告暂憩小金山 其三

明代 戚继光

年来岭海偃旌旗,瘦骨何妨万里移!云拥三城多瑞霭,梦回孤枕愧支离。

登高渐喜瞻天近,抱病翻思去国迟。粤路险巇君莫问,天街更有路多歧!

送学仙者入辽

明代 戚继光

令威一去几千载,瑶草萋萋华表闲。不为采芝迟海外,还逢化鹤到人间。

慨古

明代 戚继光

乾坤何龊龊,四序代衰雄。古道尽河水,枯木多悲风。

世事缅如此,人欲焉可穷?

悼石匣松

明代 戚继光

荏苒凋双鬓,萧条叹四松。虬枝虚夜月,鸾影乱幽踪。

骨任狂锋剖,青怜故友浓。都知多劲节,不道更犹龙!

晓征

明代 戚继光

霜溪曲曲转旌旗,几许沙鸥睡未知。笳鼓声高寒吹起,深山惊杀老阇黎。

挹秀馆

明代 戚继光

孤松宛似苍虬伏,岳色参差别馆傍。喜见金汤开汉上,还将畚锸卜滦阳。

群峰北拥王庭远,一水东涵帝泽长。潦倒却忘身似寄,十年相对滞冰霜。

夏日游唐氏山庄

明代 戚继光

青山来朔漠,绿树杂西皋。残醉驱炎色,新城倚暮涛。

卧便松影密,兴对野人豪。宁复悲歧路,萧疏感二毛?

过游乡有感

明代 戚继光

勒马游乡乡思催,十年不上望乡台。明时愁负余双鬓,谁问陵阳三献来?

病中偶成 其一

明代 戚继光

燕越烽烟二十春,一朝病集未闲身。忽来窗外黄梅雨,又送新愁到耳频。

行边述

明代 戚继光

花事蹉跎候雁催,江南三月送春回。蓟门桃李应何限,岁岁不知春去来!

秋日送别协守李副将军及吴参戎于滦水上

明代 戚继光

半百风尘暂息居,伤心相对各踌躇。当时未信塞翁智,千古徒传蜀相疏。

红叶无边云外树,青蝇不尽箧中书。秦关越水同天地,常把殷勤付雁鱼。

赴粤途中述 其三

明代 戚继光

倏报南天未息氛,楼船飞鹚渡江濆。帆头应挂故乡月,陇外不知何处云。

传烽歌

明代 戚继光

一炮一旗山海路,一炮二旗石门冲。一炮三旗台头警,一炮四旗燕河攻。

二炮一旗太平路,二炮二旗是喜峰。二炮三旗松棚路,二炮四旗马兰中。

三炮一旗墙子岭,三炮二旗曹家烽。三炮三旗古北口,三炮四旗石塘冲。

千贼以上是大举,百里以外即传烽。贼近墙加黑号带,夜晚添个大灯笼。

若是夜间旗不见,火池照数代旗红。贼若溃墙进口里,仍依百里号相同。

九百以下是零贼,止传本协各成功。单用炮声分四路,不用旗火混匆匆。

山海大墙皆一炮,石门喜曹二炮从。台头松古三炮定,四炮燕马石塘烽。

零贼东西一时犯,两头炮到一墩重。该墩停炮分头说,东接西来西接东。

但凡接炮听上首,炮后梆响接如风。炮数梆声听的确,日旗夜火辨分明。

送刘太守赴武定

明代 戚继光

几年烽火照江门,樽俎相看意气存。天上论功分五马,滇南问俗过双幡。

秋高铜柱蛮云净,月度金沙旅雁繁。圣代共推刘宠政,好从斗极望中原。

督兵过潮州渡

明代 戚继光

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渡江津。
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奉挽晓峰张丈 其二

明代 戚继光

长干尽是少年行,老大重怀白马生。梦杳蓬莱闻鹤语,别深沧海失鸥盟。

谁知楚服天犹妒,自拟玄经日已成。一代风流看欲尽,秋原未到不胜情!

元夕开府杨公自范阳过访,赋事以谢 其四 观新庙

明代 戚继光

殿俯榆关迎六纛,旌移兰省阅初禖。云间山色槯甍起,天外河流鼓角回。

骐骥中朝殊盛矣,貔貅乘塞亦雄哉!他时呼酒祁连上,潦倒清秋三百杯。

送文学郭建初归闽

明代 戚继光

夕阳惨澹众芳歇,木叶脱尽群山高。一尊万里坐超忽,浮生如此亦已劳。

君来暑深去秋杪,意气自谓凌风涛。醉挥彩笔时侧目,况复过从鞬与櫜。

青袍凋敝犹未售,古今扼腕多英髦。幕中校艺万夫敌,衔杯出塞谁称豪!

问天天欲何为者,高阳大名遽相假!逸态常留山简前,壮心不在少卿下。

朔风归渡延平津,何日风尘手重把?君王更起黄金台,会见东南至天马。

宛在亭怀王中丞 其一

明代 戚继光

云护千峰起,烟消百顷开。夫容映秋水,不减美人才。

戚继光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 ► 149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