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水龙吟·送万信州

水龙吟·送万信州

宋代 吴文英

几番时事重论,座中共惜斜阳下。今朝翦柳,东风送客,功名近也。约住飞花,暂听留燕,更攀情语。问千牙过阙,一封入奏,忠孝事、都应写。
闻道兰台清暇。载鸱夷、烟江一舸。贞元旧曲,如今谁听,惟公和寡。儿骑空迎,舜瞳回盼,玉阶前借。便急回暖律,天边海上,正春寒夜。

吴文英水龙吟·送万信州创作背景

这首词与《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一样,都是哀叹宋室危亡之作。在公元1235年(端平二年),蒙古灭金后南下侵宋。此后连年兵事不息。梦窗卒于1274年,再五年南宋朝灭亡,因此词人会有感伤时事,触景生情,抚事兴悲之作。

吴文英水龙吟·送万信州鉴赏

《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越调”,《梦窗词》集入“无射商”。各家格式出入颇多,历来都以苏、辛两家之作为准。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四仄韵。其他句逗不同者为变格。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信州”,唐时置,即今之广信府,在江西上饶。万氏出据信州,所以词题用万任官的驻地称之。
上片送别赠言。“几番”两句。此是说好几次与你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国家大事,座中友人都叹惜大好江山惟留半壁,却又因为权臣误国,搞得现在国事如夕阳西坠似的到万分危急的局势。“今朝”三句是说:今天我折柳赠别,希望万君能够凭借“东风”(他人提拔)之力,在仕途上节节上升。“约住”三句,“飞花”、“留燕”中的“花”、“燕”似都是万信州所爱女子的别称。此处是说:在万信州将要离此赴京之时,我为他约来了“花”、“燕”等可爱的女子,与他再见上一面,并谈得难舍难分。“问千牙”三句,“千牙”,太守的别称。此处指代万信州。这是说:我且问问万君,当你进京面奏君王之时,不知道有没有能够将民间中的忠孝事迹全都写进奏章之内否?上片既有对国事的叹惜,又提到万君的私情,再嘱之以正事,可见吴万两人的关系很好。
下片抒发了词人对时局的悲观感,并为朋友预作退路。“闻道”两句,“兰台”,即御史台的别称。此处是说:御史台的工作听说是非常清闲的,你不如效法鸱夷子范蠡,趁机而急流勇退,并以一叶扁舟进入江湖自在快活为上策。“兰台”,照应上片“入奏”。据此万信州这次入朝是去做御史官。该职官本应该将民间的疾苦及“忠孝事”都向君王反映,然而现在却是“清暇”度日,所以词人要为他设想趁早退隐江湖。“贞元”三句是说:唐代的贞观、开元盛世,那时候的用人、治世之国策,到如今还有谁能去采纳呢?只有你还牢记着这些古代明训,并且大力宣扬,但是终究是曲高和寡无人响应啊。“儿骑”三句。“舜”,应指当今皇上。此处是说:你的子女们正在企盼着你趁早回家安度晚年;但是当今皇上却对你还是一再地挽留、借重,希望你能够继续在朝为官,为国出力。“便急回”三句作结,再发出悲观论调。此处是说:你就是从现在起马上改革时政弊端的话,也不能够挽回这危亡的败局了。因为西北方强大的敌人正在虎视耽耽地伺机灭我大宋江山啊!结句以“暖律”喻改革时政;用“天边海上”借喻强敌;以“春寒夜”说明国势的危急。此与首句“斜阳下”,同一意思。

诗人吴文英的古诗

醉桃源(会饮丰乐楼)

宋代 吴文英

翠阴浓合晓莺堤。春如日坠西。画图新展远山齐。花深十二梯。
风絮晚,醉魂迷。隔城闻马嘶。落红微沁绣鸳泥。秋千教放低。

瑞鹤仙·辘轳春又转

宋代 吴文英

辘轳春又转。记旋草新词,江头凭雁。
乘槎上银汉蹼车尘才踏,东华红软。
何时赐见?漏声移、深宫夜半。
问莼鲈、今几西风,未觉岁华迟晚。

一片。丹心白发,露滴研朱,雅陪清宴。
班回柳院。蒲团底,小禅观。
望罘罳[1]明月,初圆此夕,
应共婵娟茂苑。
愿年年、玉兔长生,耸秋井干。

丹凤吟 其九 赠姜石帚

宋代 吴文英

馀香才润鸾绡汗,秋风夜来先起。雾锁林深,蓝浮野阔,一笛渔蓑鸥外。

红尘万里。就中决银河,冷涵空翠。岸觜沙平,水杨阴下晚初舣。

桃溪人住最久,浪吟谁得到,兰蕙疏绮。砚色寒云,签声乱叶,蕲竹纱纹如水。

笙歌醉里。步明月丁东,静传环佩。更展芳塘,种花招燕子。

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宋代 吴文英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五湖水色掩西施。

隔浦莲近(黄钟商泊长桥过重午)

宋代 吴文英

榴花依旧照眼。愁褪红丝腕。梦绕烟江路,汀菰绿薰风晚。年少惊送远。吴蚕老、恨绪萦抽茧。旅情懒。扁舟系处,青帘浊酒须换。
一番重午,旋买香蒲浮盏。新月湖光荡素练。人散。红衣香在南岸。

祝英台近(上元)

宋代 吴文英

晚云开,朝雪霁,时节又灯市。夜约遗香,南陌少年事。笙箫一片红云,飞来海上,绣帘卷、缃桃春起。
旧游地。素蛾城阙年年,新妆趁罗绮。玉练冰轮,无尘涴流水。晓霞红处啼鸦,良宵一梦,画堂正、日长人睡。

夜行船·逗晓阑干沾露水

宋代 吴文英

逗晓阑干沾露水。归期杳、画檐鹊喜。粉汗馀香,伤秋中酒,月落桂花影里。屏曲巫山和梦倚。行云重、梦飞不起。红叶中庭,绿尘斜□,应是宝筝慵理。

新雁过妆楼 其二 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 ...

宋代 吴文英

阆苑高寒。金枢动、冰宫桂树年年。剪秋一半,难破万户连环。

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共无眠。素娥惯得,西坠阑干。

谁知壶中自乐,正醉围夜玉,浅斗婵娟。雁风自劲,云气不上凉天。

红牙润沾素手,听一曲清歌双雾鬟。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

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

宋代 吴文英

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低颦处、翦绿裁红。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
吴中。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后堂深、想费春工。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点绛唇·越山见梅

宋代 吴文英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瘦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水龙吟 其五 寿尹梅津

宋代 吴文英

望春楼外沧波,旧年照眼青铜镜。炼成宝月,飞来天上,银铜流影。

绀玉钩帘处,横犀尘、天香分鼎。记殷云殿锁,裁花剪露,曲江畔、春风劲。

槐省。红尘昼静,午朝回、吟生晚兴。春霖绣笔,莺边清晓,金狨旋整。

阆苑芝仙貌,生绡对、绿窗深景。弄琼英数点,宫梅信早,占年光永。

朝中措(闻桂香)

宋代 吴文英

海东明月锁云阴。花在月中心。天外幽香轻漏,人间仙影难寻。
并刀翦叶,一枝晓露,绿鬓曾簪。惟有别时难忘,冷烟疏雨秋深。

隔浦莲近/隔浦莲近拍 黄钟商泊长桥过重午

宋代 吴文英

榴花依旧照眼。愁褪红丝腕。梦绕烟江路,汀菰绿薰风晚。

年少惊送远。吴蚕老、恨绪萦抽茧。

旅情懒。扁舟系处,青帘浊酒须换。一番重午,旋买香蒲浮盏。

新月湖光荡素练。人散。红衣香在南岸。

三姝媚(姜石帚馆水磨方氏,会饮总宜堂,即事寄毛荷塘)

宋代 吴文英

酣春青镜里。照晴波明眸,暮云愁髻。半绿垂丝,正楚腰纤瘦,舞衣初试。燕客飘零,烟树冷、青骢曾系。画馆朱楼,还把清尊,慰春憔悴。
离苑幽芳深闭。恨浅薄东风,褪花销腻。彩D64E翻歌,最赋情、偏在笑红颦翠。暗拍阑干,看散尽、斜阳船市。付与金衣清晓,花深未起。

八声甘州·和梅津

宋代 吴文英

记行云梦影,步凌波、仙衣翦芙容。念杯前烛下,十香揾袖,玉暖屏风。分种寒花旧盎,藓土蚀吴蛩。人远云槎渺,烟海沈蓬。
重访樊姬邻里,怕等闲易别,那忍相逢。试潜行幽曲,心荡□匆匆。井梧凋、铜铺低亚,映小眉、瞥见立惊鸿。空惆怅,醉秋香畔,往事朦胧。

江南春(中吕商赋张药翁杜衡山庄)

宋代 吴文英

风响牙签,云寒古砚,芳铭犹在棠笏。秋床听雨,妙谢庭、春草吟笔。城市喧鸣辙。清溪上、小山秀洁。便向此、搜松访石,葺屋营花,红尘远避风月。瞿塘路,随汉节。记羽扇纶巾,气凌诸葛。青天万里,料漫忆、莼丝鲈雪。车马从休歇。荣华事、醉歌耳热。天与此翁,芳芷嘉名,纫兰佩兮琼玦。

永遇乐(林钟商过李氏晚妆阁,见壁间旧所题词,遂再赋)

宋代 吴文英

春酌沈沈,晚妆的的,仙梦游惯。锦溆维舟,青门倚盖,还被笼莺唤。裴郎归后,崔娘沈恨,漫客请传芳卷。联题在,频经翠袖,胜隔绀纱尘幔。
桃根杏叶,胶黏缃缥,几回凭阑人换。峨髻愁云,兰香腻粉,都为多情褪。离巾拭泪,征袍染醉,强作酒朋花伴。留连怕,风姨浪妒,又吹雨断。

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宋代 吴文英

占春压一。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数点酥钿,凌晓东风□吹裂。独曳横梢瘦影,入广平、裁冰词笔。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
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若把南枝,图入凌烟,香满玉楼琼阙。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

杏花天·咏汤

宋代 吴文英

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江清爱与消残醉。悴憔文园病起。
停嘶骑、歌眉送意。记晓色、东城梦里。紫檀晕浅香波细。肠断垂杨小市。

青玉案·短亭芳草长亭柳

宋代 吴文英

短亭芳草长亭柳。记桃叶,烟江口。今日江村重载酒。残杯不到,乱红青冢,满地闲春绣。翠阴曾摘梅枝嗅。还忆秋千玉葱手。红索倦将春去後。蔷薇花落,故园胡蝶,粉薄残香瘦。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35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