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与澄博陈太公 其三

与澄博陈太公 其三

明代 林熙春

鼓箧登坛兴转浓,伊吾夜半事雕龙。三都赋就重瞳喜,帜拔燕山第一峰。

诗人林熙春的古诗

次韵送钱尔扬归四明

明代 林熙春

四明自昔称蓬莱,海上神州县亦赤。有美翩翩秀色奇,攻苦连床常惕惕。

惕惕连床可是谁,弟兄师友相朝夕。荆花满树兆非常,准儗鲲鹏同振翼。

伯占天香第一枝,天上星辰手可摘。季方原不负元方,白璧宁溷它山石。

幸游鳄渚访昌黎,多君臭味箴吾直。一尊绿蚁倡骊歌,洗耳曲江结绮席。

泛海哭周耿西先生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年来未遂乘桴志,贾勇曾登一志舟。海鵧迎风随去返,江豚吹浪任沉浮。

因知日月光中荡,益信乾坤水上沤。敢谓济川能击楫,中流览胜可彝犹。

送姚司理以兰台应召候选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少年高第抱琮璜,一曲阳春海上清。玉简云中饶玉露,金城山下长金茎。

爽鸠法自三章肃,丹凤书来万里惊。此去片帆飞似驶,圣朝侧席待青萍。

送蔡禹津应试

明代 林熙春

太守论文称老将,益知沧海有遗珠。游从建业窥金阙,胸荡秦淮彻玉壶。

凤沼三翻誇领袖,龙门八战暴头颅。今当老将登坛日,宝剑冲牛烛上都。

送郡幕黄浚源致官侍母

明代 林熙春

叔度繇来称吏隐,凤皇台畔动行吟。八千里外昌黎路,方寸腔中徐庶心。

白发华裾今日合,青山绿笋正秋阴。阶前戏罢无长物,第说天涯思不禁。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三 修路

明代 林熙春

诏下柳营檄虎贲,三千除道闹声喧。道旁钜础能移几,费万金钱半入门。

送王孟箕明府之留都水部次日逢重九同曾时甫凤栖岩登高四首 其二

明代 林熙春

绝壁凌霄迥,寒江抱径斜。山人探旧碛,汉使蹈新沙。

白石苔成绣,红桃蕊偶花。数声黄犬吠,转觉是仙家。

壬戌诞日四首并得三字 其三

明代 林熙春

茹素频年茶当酒,清秋淑景醒为酣。明朝日月升恒八,此夕宾朋斝酌三。

叔子樽前陪共乐,诸孙岭外想分甘。燕城忽听砧声急,且把封疆努力戡。

无题五言绝四首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日落荒山远,仓皇避虎狼。更闻狐假虎,流涕贾生狂。

东巡纪事十一首 其六 宝抵道中盛雪

明代 林熙春

瑞雪纷纷下,玄冬淑景移。屋将银作瓦,树以玉为枝。

舆自天中度,马从江上驰。阳春应不远,岐麦报君知。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八 圜丘习礼

明代 林熙春

修明礼乐属春官,元老趋陪日月坛。自愧奉常绵蕞故,相从讲习肃鸣銮。

封公曾缵槐寿

明代 林熙春

久抱明珠懒暗投,凤毛千仞兴全收。黑头正喜冠加豸,稳步无劳杖刻鸠。

使者绣衣嵩少出,老人紫气岭南浮。悬知骢驭澄清急,遥借三花当酒筹。

初冬邀张元辉萧彦得登新塔并游凤皇台次彦得韵

明代 林熙春

冬来何事楚人哀,有客登临载酒杯。才子声名天上起,使臣旌旆斗边回。

呼卢华表江风发,返棹孤城夜色开。但得青山过二妙,何妨再醉赋高台。

亲郊恭纪三十首 其九 文华殿习礼

明代 林熙春

文华圣藻重尊天,再仿圜丘礼数虔。簪笏千官环听睹,貂珰为达圣人前。

送宗人鹏扬之闽桃源司三绝 其一

明代 林熙春

本是龙门太史家,为贪鸡肋憩镡涯。抱关亦莫非工事,采得桃源五色花。

送蔡海洲兄赋南宫

明代 林熙春

久抱明珠懒暗投,宁甘竹箭赋杨州。家传戴礼推高足,昆季韩江并出头。

向自汗驹迟一顾,今从老骥始相售。壮猷尚拔燕山帜,侧席烦君借箸筹。

壬子除夕同叔弟守先墓

明代 林熙春

昨年除夕椿犹茂,今岁今宵独怆心。兄弟莫缘留去腊,山川何处聆遗音。

坐来夜半思逾剧,目断一丘泪不禁。徙倚达朝修展谒,日边瑞色起遥岑。

次程冈宿旧主谢茂才叔侄宅

明代 林熙春

岭外驱驰频带雨,虔南投宿始占星。昔年已挹芳兰秀,此日重依玉树荣。

偃蹇漫讶秦逐客,风流宁论鲁诸生。相逢话旧清尊满,何必溪矶叹独醒。

辛酉除夕

明代 林熙春

昔年除夕喜振振,今夕还朝老囧臣。幸以祖孙为聚乐,转于僮仆暂相亲。

长安依日皆君赐,四海为家若我邻。况是贱生还七十,明朝又是一番春。

题谢节母册四首 其四

明代 林熙春

画荻虽然羡母欧,传经亦自有箕裘。采风旦暮推鸣凤,慎尔明珠莫暗投。

林熙春

林熙春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4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