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夏歌

夏歌

明代 李梦阳

积潦溢广泽,炎云翳崇台。玉阶履綦绝,紫殿生莓苔。

萤流疏竹静,风动绤帏开。佳期怅千里,竟夕以徘徊。

诗人李梦阳的古诗

杂诗三十二首 其九

明代 李梦阳

悲风厉岁晏,宵旦未云巳。寒冬雨雪至,江汉骄南纪。

临堂翳孤松,杳杳叹成理。凉潦不溢泽,时雁鸣高起。

一飞摩青天,倏忽乃万里。讯言蓬蒿士,沓沓竟何以。

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 其十七

明代 李梦阳

臣本草野士,弱冠承恩私。黾勉簪绂间,低回赧容姿。

直湍寡回波,劲木无弱枝。天运不易测,物情谅如斯。

修涂方浩浩,驾言赴前期。

月夜泛湖二首 其二

明代 李梦阳

月鹭惊飞不见,遥看片帆影来。双桨如飞荡去,一道流光镜开。

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 其九

明代 李梦阳

苔井肃阴森,岳庙闷以清。车前庙路翻,红葵夹阶生。

羁人散烦疴,纡徐步中楹。时禽变好音,庭柯敷夕荣。

讵知沮洳场,旷然获悠情。

白鹿洞别诸生

明代 李梦阳

东南自有匡庐山,遂与天地增篱卫。
山根插入彭蠡湖,峥嵘背杀三江势。
地因人胜古有语,於乎万物随兴废。
学馆林宫客不栖,千岩万壑堪流涕。
文采昔贤今尚存,讲堂寂寞对松门。
松门桂华秋月圆,拄杖高寻万古源。
梅岭古色照石镜,扶桑丹霞迎我轩。
绝顶坐歌霜月静,石潭洗足芝草繁。
更有冠者五六人,峭崖穷嶂同攀搴。
草行有时闻过虎,旦暮时复啼清猿。
我今胡为公务牵,蟋蟀在户难久延。
出山车马走相送,落日遂上鄱阳船。
生徒绻恋集涯浒,孤帆月照仍留连。
情深过厚亦其礼,谫薄窃劳诸贤。
明朝伐鼓凌浩荡,五峰双剑生秋烟。

豆莝行

明代 李梦阳

昨当大风吹雪过,湖船无数冰打破。冰骧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七 冬歌之一

明代 李梦阳

郎住西水头,妾住东北浒。何能冰遂合,永免风波苦。

五仰诗五首 其四

明代 李梦阳

我所仰兮在怕山,侧身北望阻燕关。飞石岑巉不可攀,仙人赠我黑琼丹。

带星辰兮佩鸣环,我欲从之途路艰,北望雁门涕潺湲。

赠张生

明代 李梦阳

男儿三十骨格成,贫贱富贵皆天生。张生广额日月角,自幼勤书饱文学。

十年雌伏人不知,一日雄飞动河岳。君不见宋朝宰臣云姓周,少时坎坷风尘游。

偶然夜梦更美须,泥蟠遽尔行天衢。

左袒行

明代 李梦阳

陵曰不可平曰可,安刘者谁勃与我。产不信,禄不入,军右袒,计安出。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五 秋歌之一

明代 李梦阳

凉风吹王树,团扇置不理。侬亦有凉热,何况戴冠子。

赠陈氏

明代 李梦阳

万龙冈上古灵家,男乐耕耘女绩麻。客到大开萱草阁,春风时动紫荆花。

与客问答二首 其二

明代 李梦阳

长跪牵客裾,故乡今何如。客起长跪言,故乡不可居。

坟垄既芜没,宁复识田庐。邻巷鲜故人,族属半丘墟。

岩岩高山谷,今为官路衢。主人聆客言,涕泗交涟如。

离乡三十载,少女为人姑。迩者日以亲,远者日以疏。

狐狸知故穴,牛马知故阹。愿为连理树,托根北山隅。

白毛行甲申元日作

明代 李梦阳

元日地动生白毛,发春当暖风毛骚。天时尚然有错迕,老夫何怪儿童曹。

君不见猛虎失势,人寝其皮,惜也岂复能咆哮。我歌白毛,比之董逃。

归寿 其三

明代 李梦阳

又何献之,崧高之松。翠蕤屈枝,盘盘如龙。又何献之,维河之鲤。

玉鬐曜阳,金鳞泚泚。

蔷薇洞

明代 李梦阳

洞口蔷薇密,石花压云湿。晓采枝上露,不知鹤飞出。

赠青石子二首 其一

明代 李梦阳

高鸟有违群,离兽多悲音。懿彼婉㜻子,怅焉分此襟。

朝发南河隅,夕暮乃北岑。玄云既无极,黄波浩且深。

君其四海翔,无言还旧林。

宿圆通寺

明代 李梦阳

晓发蒲亭邑,暮投石耳峰。仆夫困沾濡,山雨犹响松。

兹壑况罙阻,顾望惟溟濛。幽岩托层房,豁然临猴江。

竹修苞北基,岩峭垂南窗。俯观袅户萝,仰聆走檐淙。

挹此暂足遣,逖想情难降。陶公有遗坟,黄子留孤踪。

通止良固殊,羁缚谁为悰。坐闻吟猿瞑,秪念归思忡。

鹃崔后渠咏箓竹亭

明代 李梦阳

崔家孤亭万竹里,绕窗栗栗青琅玕。结实当春凤不馁,托根有地龙且蟠。

霜风飘萧起空谷,美人翠袖生暮寒。彼淇盈盈一水隔,望而不见徒自叹。

和方山子歌 其二 答歌

明代 李梦阳

何柳不黄,何鸟不鸣。匪无良朋,怀我故乡。

李梦阳

李梦阳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 55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