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灵澈上人

送灵澈上人

唐代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译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斜阳 一作:夕阳)
他带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注释

注释
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鉴赏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这两句是说作者眺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主要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两句就是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写傍晚时分,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所见所感。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诗人刘长卿的古诗

题大理黄主簿湖上高斋

唐代 刘长卿

闭门湖水畔,自与白鸥亲。竟日窗中岫,终年林下人。
俗轻日服弊,家厌法官贫。多雨茅檐夜,空洲草径春。
桃源君莫爱,且作汉朝臣。

登迁仁楼,酬子婿李穆

唐代 刘长卿

临风敞丽谯,落日听吹铙。归路空回首,新章已在腰。
非才受官谤,无政作人谣。俭岁安三户,馀年寄六条。
春芜生楚国,古树过隋朝。赖有东床客,池塘免寂寥。

登思禅寺上方题修竹茂松

唐代 刘长卿

上方幽且暮,台殿隐蒙笼。远磬秋山里,清猿古木中。
众溪连竹路,诸岭共松风。傥许栖林下,甘成白首翁。

湘中纪行十首。云母溪

唐代 刘长卿

云母映溪水,溪流知几春。深藏武陵客,时过洞庭人。
白发惭皎镜,清光媚奫沦。寥寥古松下,岁晚挂头巾。

落第,赠杨侍御兼拜员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阳

唐代 刘长卿

职副旌旄重,才兼识量通。使车遥肃物,边策远和戎。
掷地金声著,从军宝剑雄。官成稽古力,名达济时功。
肃穆乌台上,雍容粉署中。含香初待漏,持简旧生风。
黠吏偏惊隼,贪夫辄避骢。且知荣已隔,谁谓道仍同。
念旧追连茹,谋生任转蓬。泣连三献玉,疮惧再伤弓。
恋土函关外,瞻尘灞水东。他时书一札,犹冀问途穷。

馀干旅舍

唐代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闻虞沔州有替,将归上都,登汉东城寄赠

唐代 刘长卿

淮南摇落客心悲,溳水悠悠怨别离。早雁初辞旧关塞,
秋风先入古城池。腰章建隼皇恩赐,露冕临人白发垂。
惆怅恨君先我去,汉阳耆老忆旌麾。

题魏万成江亭

唐代 刘长卿

萧条方岁晏,牢落对空洲。才出时人右,家贫湘水头。
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不是莲花府,冥冥不可求。

重过宣峰寺山房,寄灵一上人

唐代 刘长卿

西陵潮信满,岛屿入中流。越客依风水,相思南渡头。
寒光生极浦,暮雪映沧洲。何事扬帆去,空惊海上鸥。

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

唐代 刘长卿

粉壁衡霍近,群峰如可攀。能令堂上客,见尽湖南山。
青翠数千仞,飞来方丈间。归云无处灭,去鸟何时还。
胜事日相对,主人常独闲。稍看林壑晚,佳气生重关。

旅次丹阳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别岑单父

唐代 刘长卿

客心暮千里,回首烟花繁。楚水渡归梦,春江连故园。
羁人怀上国,骄虏窥中原。胡马暂为害,汉臣多负恩。
羽书昼夜飞,海内风尘昏。双鬓日已白,孤舟心且论。
绣衣从此来,汗马宣王言。忧愤激忠勇,悲欢动黎元。
南徐争赴难,发卒如云屯。倚剑看太白,洗兵临海门。
故人亦沧洲,少别堪伤魂。积翠下京口,归潮落山根。
如何天外帆,又此波上尊。空使忆君处,莺声催泪痕。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唐代 刘长卿

又过梅岭上,岁岁此枝寒。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
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唐代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送王员外归朝

唐代 刘长卿

往来无尽目,离别要逢春。海内罹多事,天涯见近臣。
芳时万里客,乡路独归人。魏阙心常在,随君亦向秦。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唐代 刘长卿

龙骧校猎邵陵东,野火初烧楚泽空。师事黄公千战后,身骑白马万人中。

笳随晚吹吟边草,箭没寒云落塞鸿。三十拥旄谁不羡,周郎少小立奇功。

送郑司直归上都

唐代 刘长卿

岁岁逢离别,蹉跎江海滨。宦游成楚老,乡思逐秦人。
马首归何日,莺啼又一春。因君报情旧,闲慢欲垂纶。

北归入至德州界,偶逢洛阳邻家李光宰

唐代 刘长卿

生涯心事已蹉跎,旧路依然此重过。近北始知黄叶落,
向南空见白云多。炎州日日人将老,寒渚年年水自波。
华发相逢俱若是,故园秋草复如何。

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唐代 刘长卿

寥寥此堂上,幽意复谁论。落日无王事,青山在县门。
云峰向高枕,渔钓入前轩。晚竹疏帘影,春苔双履痕。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虚牖闲生白,鸣琴静对言。
暮禽飞上下,春水带清浑。远岸谁家柳,孤烟何处村。
谪居投瘴疠,离思过湘沅。从此扁舟去,谁堪江浦猿。

寄灵一上人初还云门(一作皇甫曾诗)

唐代 刘长卿

寒霜白云里,法侣自相携。竹径通城下,松风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仿佛知心处,高峰是会稽。

谪官后卧病官舍,简贺兰侍郎(一作贬睦州祖庸见赠)

唐代 刘长卿

青春衣绣共称宜,白首垂丝恨不遗。江上几回今夜月,
镜中无复少年时。生还北阙谁相引,老向南邦众所悲。
岁岁任他芳草绿,长沙未有定归期。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484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