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二首 其二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东府辞金印,南园伴赤松。门阑无薏苡,泉石自从容。

忽作丁威鹤,云亡老子龙。一哀缘殄瘁,不是涕无从。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水螳螂歌

宋代 杨万里

清晨洗面开篷门,巨螳螂在水上奔。前怒两臂秋竹竿,后拖一腹春渔船。

偶然拾得破蛛网,挈取四角沉重渊。柳上螳螂工捕蝉,水上螳螂工捕鳣。

捕蝉顿顿得蝉食,捕鳣何曾得鱼吃。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东沿西溯浙江津,去去来来暮复晨。上岸牵樯推稚子,隔船招手认乡人。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六

宋代 杨万里

雨催杖屦却须回,捲上疏帘眼顿开。十里湖光平似镜,柳梢梢外一船来。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

宋代 杨万里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踰灩澦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清晓湖上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菰月蘋风逗葛裳,出城趁得上番凉。荷花笑沐燕支露,将谓无人见晓妆。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孝庙深知己,今皇正宰官。一言能定国,二圣得重欢。

立节山相似,容人海未宽。至今死诸葛,虏使胆犹寒。

垂丝海棠盛开

宋代 杨万里

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
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
嬾无气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晓妆。
举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杏敢承当。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三 东坡先生

宋代 杨万里

吹赤壁之月笛兮,瞻黄州之雪堂。弹湘妃之玉州兮,织天孙之锦裳。

招先生其来归兮,何必怀眉山之故乡。历九州而犹隘兮,诞寘之祝融之汪。

酌乳泉以当醴兮,餐荔子以为粮。葺榕叶以作屋兮,托桄榔之荫以为堂。

驱海涛以入砚滴兮,挽南斗文星于笔铓。昌黎兮欧阳,视先生兮雁行。

韫不泄兮忠愤,炯不掩兮文章。乞镜湖兮九关,营菟裘兮是邦。

予之来兮云暮,与先生兮相望。视履迹兮焉在,问故宫兮就荒。

俯仰兮永怀,渺山川兮苍苍。

清明雨寒八首 其五

宋代 杨万里

苔阶滴雨翠方浓,须把寒珠溅鹿葱。梅子犹粘雪前蕊,海棠生恨夜来风。

过京口以南见竹林

宋代 杨万里

行从江北别梅兄,归到江南见竹君。
却忆西湖湖上寺,梅花如雪竹如云。

宋代 杨万里

祗愁穷腊雪作恶,不道雪天好行乐。玻瓈盏底回青春,蒲萄锦外舞玉尘。

阳春一曲小垂手,劝君一杯千万寿。今年斛谷才八钱,明年切莫羡今年。

赠写真刘敏叔秀才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冰鉴传神苦未工,传来恰恰五秋风。又将老丑形骸子,般入刘家画苑中。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宋代 杨万里

主人未肯便山林,赏月吟风酒更琴。
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

宿小沙溪

宋代 杨万里

树捧山烟补缺云,风揉花雨作香尘。
绿杨尽道无情著,何苦垂条拂路人。

秋雨叹十解

宋代 杨万里

湿侵团扇不能轻,冷逼孤灯分外明。
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走笔送赵正则司户来访皈觐亲庭

宋代 杨万里

捧檄亲庭归帽斜,肯临破屋玉川家。
小留诗客三杯酒,试玉山园几处花。
君到东湖与南浦,时当芍药替金沙。
却来书满参卿考,径泛银河往斗槎。

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特借丹青写二图,二图之意果何如。请君细看□□□,是亦□求无逸书。

春晓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风光明淑奈渠何,非暖非寒直是和。春到千花俱有分,海棠独自得春多。

鸠衔枝营巢树间经月不成而去

宋代 杨万里

鸠妇那知自不材,树阴疏处起楼台。可怜积木如山样,一桷何曾架得来。

观蚁二首

宋代 杨万里

一骑初来只又双,全军突出阵成行。
策勋急报千丈长,渡水还争一苇杭。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