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七 寒栖馆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七 寒栖馆

宋代 杨万里

鍊玉云粘杵,朝真露湿衣。一声半夜鹤,月里羽人归。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题所寓唐德明书斋

宋代 杨万里

凫鹜行中脱病身,竹林深处得幽人。只言官满浑无事,也被诗愁搅一春。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

宋代 杨万里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踰灩澦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

过京口以南见竹林

宋代 杨万里

行从江北别梅兄,归到江南见竹君。
却忆西湖湖上寺,梅花如雪竹如云。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 其五

宋代 杨万里

问讯南湖作么生,日撞金玉奏英茎。无人打杀净饭子,放出渠头七步行。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出昼民犹望,回军敌尚疑。时非不吾以,天未胜人为。

自别知何恙,从谁话许悲。一生长得忌,千载却空思。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宋代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入常山界二首

宋代 杨万里

昨日愁霖今喜晴,好山夹路玉亭亭。
一峰忽被云偷去,留得峥嵘半截青。

过湖口县上下石钟山即东坡所记者是夕宿其下

宋代 杨万里

上钟山,下钟山,两钟尔大何处悬。沧波作杵天作簴,悬在江湖都会间。

蜀江西来一万里,章江南来会于此。更著鄱阳与彭蠡,混同四水作一水。

万岁千秋撞不止,两钟可是难当抵。上钟打得到骨髓,下钟打穿胸腹底。

世无坡老辨古器,谁知出自周与魏。老夫不能认款识,愿闻大声开病耳,今夜月明正无滓。

李与贤来访,自言所居幽胜,甚似剡溪。因以

宋代 杨万里

漫浪江湖天一方,故人不见两三霜。
对床说尽平生话,黄叶声中秋夜长。

晒衣

宋代 杨万里

亭午晒衣晡褶衣,柳箱布襆自携归。妻孥相笑还相问,赤脚苍头更阿谁。

金鸡石在玉山东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相传石里两金鸡,不记胡商凿取时。一只遭擒一飞去,至今月落不曾啼。

和皇太子瑞雪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揉云挼雾碎成尘,落不曾休酉达辰。鹤禁镂冰成七字,野人拜赐敢辞频。

冬至前三日

宋代 杨万里

故山千里几时回,又见初阳动琯灰。
酒不逢人还易醉,诗如得句偶然来。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三 东坡先生

宋代 杨万里

吹赤壁之月笛兮,瞻黄州之雪堂。弹湘妃之玉州兮,织天孙之锦裳。

招先生其来归兮,何必怀眉山之故乡。历九州而犹隘兮,诞寘之祝融之汪。

酌乳泉以当醴兮,餐荔子以为粮。葺榕叶以作屋兮,托桄榔之荫以为堂。

驱海涛以入砚滴兮,挽南斗文星于笔铓。昌黎兮欧阳,视先生兮雁行。

韫不泄兮忠愤,炯不掩兮文章。乞镜湖兮九关,营菟裘兮是邦。

予之来兮云暮,与先生兮相望。视履迹兮焉在,问故宫兮就荒。

俯仰兮永怀,渺山川兮苍苍。

辽车滩

宋代 杨万里

东岸上不得,西岸上更难。五船往复来,经纬滩两间。

一船初径进,当流为众先。涛头打澎湃,退缩不敢干。

一船作后殿,忽焉突而前。瞬息越湍险,回顾有矜颜。

老夫与寓目,亦为一粲然。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宋代 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秋圃

宋代 杨万里

何处秋深好,山林处士家。
青霜红碧树,白露紫黄花。
一熟雠频雨,朝晴祷暮霞。
连霄眠不著,犹自爱新茶。

湖州三里桥取道德清

宋代 杨万里

浙西只欠到湖州,三里桥头转却舟。不到湖州妨底事,不如元不到桥头。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八

宋代 杨万里

清远溪中小闸头,遮栏溪水不教流。山僧为我放一板,溅雪奔雷怒未休。

题吴江三高堂陆鲁望

宋代 杨万里

读尽诗书不要官,饥寒欲死岂无田。
生憎俗子慵开眼,逢著诗人便绝弦。
笠泽弁小三益友,笔床茶灶一鱼船。
羡渠赤脚弄明月,蹈破五湖光底天。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