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远峰

远峰

宋代 杨万里

孤巘秀何似,碧莲含未开。谁将脩月斧,斸取一尖来。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瓶中红白二莲五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晚花特地敛新妆,莫道无情总不妨。中有黄金莲子盏,被人瞥见即深藏。

黄世永哀辞

宋代 杨万里

圣门际天子不可径兮,子聚粮以疾趋。古文熄子哇郑兮,子独追子雅诸。

众皆赏其襮子遗其里兮,知全者不在予。仕者谓赣民之嚚兮,不啻沬邦之夫。

何子之仁以莅兮,若膝下之乳雏。予惟子之观兮,则未知封屋之迂。

沐猴豸子罔腼兮,子发上子衡盱。舍己躁进子谓子躁进兮,宜不曰沽名之非愚。

世切齿于彼之晚霣兮,流涕于子之不晚殂。庸知天之不子祉兮,不厚彼之辜。

惟师友之恩纪兮,一饭子九其吁。天不予棐子夺予朋兮,半其济子亡舻。

决汝汉子东之兮,曾足为予泪之馀。若子之死子不死兮,不亦名星日子骨幽墟。

泊平江百花洲

宋代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六

宋代 杨万里

捣蓝作雨两宵倾,生怕难乾急放晴。一路东皇新晒染,桑黄麦绿小枫青。

过南荡三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政好行时莫懒行,犹寒未热雨初晴。江西休问何时到,已离南屏第一程。

和张寺丞功父八绝句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金华不敢比东坡,此后东坡尔许多。扰扰胸中百周孔,不愁柳柳笑人何。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忆秦娥(初春)

宋代 杨万里

新春早。春前十日春归了。春归了。落梅如雪,野桃红小。
老夫不管春催老。只图烂醉花前倒。花前倒。儿扶归去,醒来窗晓。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新舂云子滑流匙,更嚼冰蔬与雪齑。灵隐山前水精菜,近来种子到江西。

张丞相咏归亭词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湘之山舒幽幽,湘之水舒舒舒,我来舒桂之阳。春聿云莫舒,上下绿净而交如。

鸟鸣舒花乾,彼湘之人士舒咏游而鱼鱼。长者舒矩步,童子玉雪舒趋亦趋。

挟策舒抱琴,若将游舒物之初。野风舒脩脩,吹万而不可执舒,所过而敷腴。

长者顾谓童子曰:快哉此风,吾为汝援琴而歌之。

歌曰:沧浪舒濯缨,风凉舒舞雩。微德人舒焉归,以斯道舒金玉。

予欲问津舒沂之水,其则不远舒,又焉知湘江之非欤。

和文黼主簿叔惠诗之韵

宋代 杨万里

薄宦江湖苦异途,十年骨肉隔音书。此行政尔见公面,又迫归欤巾我车。

安得从容林下去,相从漫浪物之初。念公不是渔竿客,合结丝絇立玉除。

池冰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池底枯荷瘦不胜,池冰新琢玉壶凝。如何留到炎蒸日,上有荷花下有冰。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天色䰒松未肯收,吾侪自乐不曾愁。随宜旋旋商量著,晴即闲行雨即休。

之永和小憩资寿寺

宋代 杨万里

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不缘憩驺仆,几失此山房。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

感秋五首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秋晓寒可忍,秋夕永难度。青灯照书册,两眼如隔雾。

掩卷灯孤坐,块然与谁语。倒卧卧不得,起行行无处。

屋角忽生明,山月到庭户。似怜幽独人,深夜约清晤。

我吟月解听,月转我亦步。何必更读书,且与月联句。

芗林五十咏 其三十一 梨花原

宋代 杨万里

禁火晓未暖,踏青昏恰归。何堪一原雪,将冷入春衣。

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自笑孤踪霜叶轻,宦游何幸并耆英。合符先后分江郡,接武差池缀月卿。

爱我从来两胶漆,与公别是一亲情。老身无用难提挈,尚有儿曹累使令。

舟中晚望二首

宋代 杨万里

河岸前头松树林,树林尽处见行人。
行人又被山遮断,风颭酒家青布巾。

道傍小憩观物化

宋代 杨万里

蝴蝶新生未解飞,须拳粉湿睡花枝。
後来借得风光力,不记如痴似醉时。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二 放鱼矶

宋代 杨万里

为惜丹砂尾,亲投碧草潭。前头有香饵,千万不须贪。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